|
鶯 / 作者:梅堯臣 |
綠柳陰猶薄,黃鸝囀已清。
年年舟上客,處處樹頭聲。
仿佛佳人語,依稀太子笙。
夕陽聽不足,飛入舊荒城。
|
|
鶯解釋: 《鶯》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鶯》
綠柳陰猶薄,
黃鸝囀已清。
年年舟上客,
處處樹頭聲。
仿佛佳人語,
依稀太子笙。
夕陽聽不足,
飛入舊荒城。
詩意與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中的綠柳、黃鸝和夕陽為題材,表達了詩人對時光流轉和歲月變遷的感慨之情。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春日的景色,綠柳陰影尚未濃密,黃鸝的歌聲已經清脆悅耳。這里,綠柳和黃鸝象征著春天的美好,而它們的出現暗示著季節的變化,時間的不可逆轉。
接下來的兩句“年年舟上客,處處樹頭聲”描繪了旅客在船上穿行的場景,無論是哪個季節,無論身處何地,都能聽到樹上鳥兒的歌聲。這里的“年年舟上客”和“處處樹頭聲”寓意著旅途中的孤寂和離別之情。詩人通過這種對比,傳達了人生中離別和相逢的無常和循環的感受。
下面的兩句“仿佛佳人語,依稀太子笙”描繪了黃鸝的歌聲,仿佛是美人的語言,太子的笙簫聲。這里運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通過黃鸝的歌聲,表達了對美好時光和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懷念。
最后兩句“夕陽聽不足,飛入舊荒城”將目光投向夕陽,詩人感慨夕陽的美景如此短暫,無法完全欣賞。夕陽逐漸西沉,消失在舊荒城的遠方,給人一種時光匆匆、歲月荏苒的感覺。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載體,以寥寥數語抒發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和感慨,表達了對美好時光的珍惜和對逝去歲月的懷念之情。同時,通過對季節、旅途和黃鸝的描繪,也借景抒發了對離別和相逢的感受,使詩詞更具意境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