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陵三首 / 作者:梅堯臣 |
恃險不能久,六朝今已亡。
山形象龍虎,宮地牧牛羊。
江上鷗無數,城中草自長。
臨流邀月飲,莫掛一毫芒。
|
|
金陵三首解釋: 詩詞:《金陵三首》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代
中文譯文:
恃險不能久,
六朝今已亡。
山形象龍虎,
宮地牧牛羊。
江上鷗無數,
城中草自長。
臨流邀月飲,
莫掛一毫芒。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金陵(即現代南京)的景象和歷史變遷。詩人以金陵的山川地勢為表達對象,描繪了六朝時期的輝煌已經消逝,取而代之的是現今的景象。六朝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齊、梁、陳、南朝后梁和南朝后唐六個朝代,被譽為中國歷史上文化繁榮的時期。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金陵景物的描繪,展示了時間的流轉和歷史的滄桑。首兩句"恃險不能久,六朝今已亡"表達了人們不能依賴地勢的險要而保持長久的繁榮,以及六朝時期的輝煌已經成為過去。接著,詩人用"山形象龍虎,宮地牧牛羊"來形容金陵的山勢如龍虎盤踞,而宮殿的地方卻變成了放牧牛羊的田園景象,這種對比強調了興衰的變遷。
接下來的兩句"江上鷗無數,城中草自長"展示了江上飛翔的鷗鳥,以及城中草木的繁茂,表達了自然界的繁華和城市的荒蕪。最后兩句"臨流邀月飲,莫掛一毫芒"則呼喚著人們在江邊共賞月色,同時告誡人們不要掛懷過往的輝煌,要保持平和的心態。
整首詩用簡練而準確的語言,通過描繪金陵的景象,表達了興衰的感慨和人生的哲理。詩人以自然景物和歷史變遷為背景,以寥寥數語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歷史沉淀的思考,引發讀者對興衰和變遷的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