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和 / 作者:梅堯臣 |
忽思湖上趣,水闊似南州。
地接過從易,人閑取次留。
絮輕遞吹卷,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行莎覺履柔。
蓮為游女曲,藤系野人舟。
晚筍長過筱,春秧綠滿疇。
賞心曾卜晝,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叢蝶,涓涓敗堰流。
風埃無入座,笳鼓或驚鷗。
下客林泉性,時能夢寐游。
|
|
自和解釋: 《自和》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根據詩詞的中文內容為您提供的譯文、詩意和賞析:
自和
忽思湖上趣,
水闊似南州。
地接過從易,
人閑取次留。
這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在湖上漫游時的心情和景色。湖水寬廣,讓人聯想到南州的水域一樣廣闊。地勢的變化使得前進變得容易,而人們在閑暇之余停下來,留連其中。
絮輕遞吹卷,
蒲嫩匝堤幽。
落果知禽入,
行莎覺履柔。
飄落的柳絮在微風中輕盈地飛舞,蒲葦嫩綠的莖葉環繞著幽靜的堤岸。落果知道鳥兒的進入,行人踏過莎草地時感受到柔軟的觸感。
蓮為游女曲,
藤系野人舟。
晚筍長過筱,
春秧綠滿疇。
蓮花成為游女的樂曲,藤蔓系住野人的船只。晚上竹筍長得超過了竹筍叢,春天的秧苗綠意盎然地遍布田野。
賞心曾卜晝,
望岫最宜秋。
款款穿叢蝶,
涓涓敗堰流。
欣賞的心情曾經預測過白天的美景,望著山巒最適合秋天。蝴蝶緩緩地穿越花叢,小溪水流緩慢地繞過堰壩。
風埃無入座,
笳鼓或驚鷗。
下客林泉性,
時能夢寐游。
微風中的塵埃無法進入座位,笳鼓聲或許會驚起飛翔的鷗鳥。在這樣的山林泉水之下,時常能夠在夢中暢游。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湖水、蓮花、竹林、秧苗等自然元素,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在自然環境中放松心情、享受寧靜時光的愉悅。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富有韻律感的詩句,梅堯臣成功地傳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情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