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渭州經略王龍圖 / 作者:梅堯臣 |
儒將一臨塞,虜塵無犯邊。
卷旗瞻漢地,收馬入胡天。
練卒朝營鼓,鳴箏夜峽泉。
遙知玉關路,烽火不須傳。
|
|
寄渭州經略王龍圖解釋: 《寄渭州經略王龍圖》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儒將一臨塞,
虜塵無犯邊。
卷旗瞻漢地,
收馬入胡天。
練卒朝營鼓,
鳴箏夜峽泉。
遙知玉關路,
烽火不須傳。
詩意:
這首詩詞以渭州經略王龍圖為寄托,表達了作者對這位儒將的敬佩和贊美之情。詩中描繪了儒將臨塞巡邊的情景,虜塵未見,邊境安寧。他卷起戰旗,眺望著漢地,收起戰馬馳騁于胡地之上。白天,他的士兵在軍營中鳴鼓奮勇,夜晚,他自己彈奏著箏,聽著峽谷中的泉水聲。雖然他身處邊塞,但他通過遙遠的消息已經知道玉關的道路,不需要通過烽火傳遞消息。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儒將的描寫,展現了他的膽識和才華。儒將臨塞護邊,卷旗瞻望漢地,展現了他對國家疆土的關注和忠誠。收馬入胡天,表現出他的果敢和勇猛。詩詞中的練卒朝營鼓、鳴箏夜峽泉,反映了儒將在戰亂邊塞中保持軍紀,且有文人雅士的風采。最后兩句“遙知玉關路,烽火不須傳”,表達了儒將對邊塞狀況的了解和掌控,體現了他的智慧和膽略。
整首詩詞通過簡練的語言展示了儒將在邊塞的形象,凸顯了他的聰明才智、軍事才能和文人風采。同時,詩中所描繪的邊塞景象也反映了宋代邊疆的安定和國家的強盛。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儒將的敬佩和欽佩之情,同時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士人儒將的風采和胸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