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允從上人還廬山 / 作者:梅堯臣 |
山高云在下,諸壑藏半空。
千重萬重翠,正望落日中。
不知野僧歸,石徑寒易通。
松間無人掃,隕葉如斷鬉。
獨行逢暮寒,衣裂溪上風。
|
|
送允從上人還廬山解釋: 《送允從上人還廬山》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高云在下,
諸壑藏半空。
千重萬重翠,
正望落日中。
不知野僧歸,
石徑寒易通。
松間無人掃,
隕葉如斷鬉。
獨行逢暮寒,
衣裂溪上風。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梅堯臣送別廬山上的云從上人的情景。詩人站在高山之巔,俯瞰云霧漂浮在山下,山谷隱沒在半空之中。山勢層巒疊嶂,綠意蔥蘢,正好望見太陽即將落山。詩人不知道野外的僧人何時歸來,寒冷的石徑卻容易通行。松樹之間無人整理,已經落下的松針如同斷裂的鬃毛般散亂。獨自行走時遇到夜晚的寒冷,衣衫破裂受到溪上的風吹襲。
賞析:
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通過山高云在、諸壑藏半空等描繪手法,展現了廬山壯麗的山勢和云霧繚繞的景象。山脈層巒疊嶂,如同千重萬重的翠綠屏風,正好對照著夕陽的余暉。同時,詩人以廬山寺僧云從的離去為線索,抒發了對離別的無奈之情。詩人不知道云從什么時候才會歸來,但廬山的石徑寒冷卻并不妨礙他的行走,反而顯得通暢易行。詩中的松樹和落葉形成了獨特的意境,松間無人掃,隕葉如斷鬉,以寥寥數語描繪出松樹雜亂的景象,增添了凄涼之感。最后兩句則表達了獨行逢暮寒時的孤寂和無助,衣裂溪上風給人一種寒冷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頹廢。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廬山的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景物描繪和情感抒發,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無奈和孤獨的心境,給人以深沉的思考和意境的感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