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十五織婦 / 作者:梅堯臣 |
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
常憂里胥來,不待雞黍熟。
但言督縣官,立要斷機軸。
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
|
|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十五織婦解釋: 《和孫端叟蠶首十五首其十五織婦》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織婦手不停,心與日月速。
常憂里胥來,不待雞黍熟。
但言督縣官,立要斷機軸。
誰知公侯家,賜帛堆滿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勤勞的織婦的形象。她的手忙碌不停,心思敏捷如日月迅速流轉。她時常擔憂官府派人來監督工作,甚至在雞黍(一種米食)還未煮熟時就開始工作。她只聽說縣官來視察,就立即要求停止織機的運轉。然而,誰知道公侯之家給她賜予的絲綢已經堆滿了屋子。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織婦的形象,表達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和對生活的擔憂與期待。織婦的手不停地工作,象征著她的勤勞和辛勞,而她的心思則比日月更快速地轉動,顯示了她機智敏捷的思維。她常常擔憂官府派人來監督工作,因為她清楚地知道延誤生產可能會帶來不利的后果。她甚至在食物煮熟之前就開始工作,顯示了她不敢有絲毫懈怠的態度。
然而,詩的最后兩句帶來了戲劇性的轉折。織婦聽說縣官來了,便立刻要求停止織機。但事實上,她不知道的是,她所服務的公侯之家已經給她賜予了豐厚的獎賞,屋子里已經堆滿了賜予的絲綢。這種情節的安排暗示了社會的不公與不平等。織婦辛勤勞動,卻只能在聽到縣官到來的消息時停下來,而公侯之家卻有足夠的財富賞賜她。這種對社會現實的揭示,反映了作者對社會不公與貧富差距的關切。
整體上,這首詩通過織婦的形象,生動地描繪了勞動人民的辛勤勞作和對生活的期待,同時也暗示了社會的不公和貧富差距,使讀者對社會現實產生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