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山芷芝二僧攜茗見訪 / 作者:梅堯臣 |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雙錫忽來過,衣霜帶初旭。
況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綠。
中{左氵右霝}水若飴,北焙花如粟。
還將塵慮滌,自愧冠纓束。
何以報勤勤,馳奴扣云谷。
|
|
金山芷芝二僧攜茗見訪解釋: 《金山芷芝二僧攜茗見訪》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游江山上,日日吟不足。
雙錫忽來過,衣霜帶初旭。
況能持茗具,向此烹新綠。
中水若飴,北焙花如粟。
還將塵慮滌,自愧冠纓束。
何以報勤勤,馳奴扣云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梅堯臣與兩位僧人在金山上的邂逅,共品茶的情景。梅堯臣游歷江山,每天吟詠的時間總是不夠。突然,兩位僧人帶著雙錫拜訪他,他們的衣袍上帶著晨露。更加令人稱奇的是,他們還帶來了泡茶的器具,以此烹制新鮮的綠茶。茶湯像蜜糖一樣甜美,泡出的花茶香氣如同谷粟一般。這讓梅堯臣感到自己的塵俗憂慮被洗滌凈盡,使他對自己身上的官服和頭上的冠纓感到愧疚。他不知道如何回報這兩位勤勉的僧人,只能驅馳著僧人們扣響云谷的門扉。
賞析:
這首詩以寫景抒懷的方式,展示了詩人與僧人在金山上共飲茶的情景,并通過茶的象征意義表達了作者對塵俗紛擾的反思和自省。
詩中的"金山"是一個虛構的地名,可能代表著一種寧靜和純凈的境地。詩人游歷江山,對于美景的吟詠無法滿足他的心靈需求,但在這時,兩位僧人的到來給他帶來了一些新意和驚喜。
"雙錫"指的是僧人手中的兩根拐杖,表明他們是出家人,具有超脫塵世的身份。他們穿著的衣服上帶有晨露,顯示出他們早起修行的虔誠和清晨的寒涼。這種對僧人形象的描繪,與大自然中的清新景色相互映襯,強調了僧人的清凈和超然。
"持茗具,向此烹新綠"表明僧人們帶來了泡茶的器具,并且在這里烹制了新鮮的綠茶。茶在中國文化中有著深厚的底蘊,被視為清雅和寧靜的象征。茶湯像蜜糖一樣甜美,而花茶的香氣則被形容得如同谷粟一般,這些描寫使人感受到茶的美好與愉悅。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將自己的塵俗憂慮與僧人們的清凈形成鮮明的對比。他感到自己的冠纓束縛了他的思緒,而塵慮也需要被滌凈。他自慚形穢,不知如何回報這兩位勤勉的僧人,只能驅馳著他們扣響云谷的門扉。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閑適寧靜的景象,通過對茶和僧人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塵世紛擾的反思和對純凈與清雅的向往。詩中的金山、雙錫、茗具等形象都與寧靜、純凈和超脫塵世的意象相呼應,給人帶來一種寧靜與舒適的感受。
詩人在面對紛繁世事時,通過與僧人共品茶的經歷,感受到了一種超越塵世的寧靜和自省。他意識到自己被俗務所困,內心渴望擺脫束縛,追求精神上的解脫。這種對純凈和超然境界的向往,與宋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傾向有一定的共通之處。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景物的描繪和對內心的反思,將詩人的情感和思想表達得深入淺出。通過對茶和僧人的描寫,詩中融入了一種超越塵世、追求內心寧靜的意象,給人以思考和感悟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