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達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 / 作者:梅堯臣 |
初逢洛陽陌,再見南徐州。
所歷幾何時,倏去二十秋。
今復(fù)振霜屨,還山遠莫留。
我詠阮公詩,物靡必沈浮。
誰云西海魚,夜飛東海頭。
世人嗟識昧,豈是滯林丘。
|
|
送達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解釋: 《送達觀禪師歸隱靜寺古律二首》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初逢洛陽陌,再見南徐州。
所歷幾何時,倏去二十秋。
今復(fù)振霜屨,還山遠莫留。
我詠阮公詩,物靡必沈浮。
誰云西海魚,夜飛東海頭。
世人嗟識昧,豈是滯林丘。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達觀禪師歸隱靜寺的送別之情。詩人回顧了與達觀禪師初次相遇在洛陽的情景,然后再次在南徐州重逢。經(jīng)歷了多少時光,轉(zhuǎn)瞬間已過去了二十個秋天。現(xiàn)在禪師要再次穿上霜履,返回遠山,不要停留。詩人引用了阮籍的詩句,表達了對世俗之物的蔑視和輕浮的態(tài)度。詩人質(zhì)問誰說西海的魚會夜飛到東海之頭,暗示世人對真理的認識是片面的,不夠全面。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不甘于停留在平庸的世俗之中,渴望追求更高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送別達觀禪師的場景,并通過對時間流逝的感慨,表達了對禪師歸隱山林的贊美和敬意。詩人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洛陽和南徐州兩次相遇作為詩歌的起點和重點,突出了時間的流轉(zhuǎn)和人事的變遷。通過描繪禪師振起霜履、遠離塵世的決絕態(tài)度,詩人表達了對修行者追求境界的理解和支持。詩人以阮籍的詩句作引,表達了對塵世物質(zhì)的看輕和追求精神境界的渴望。最后一句表明詩人不愿滯留于庸俗之地,希望超越世俗,追求更高的境界。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表達展示了詩人對禪師歸隱的思考和對精神追求的向往,體現(xiàn)了宋代文人的詩性和境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