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八首 / 作者:蘇軾 |
粵嶺風俗殊,有疾時勿藥。
束帶趨房祀,用史巫紛若。
弦歌薦繭栗,奴至洽觴酌。
呻吟殊未已,更把雞骨灼。
|
|
雷州八首解釋:
《雷州八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粵嶺風俗殊,
有疾時勿藥。
束帶趨房祀,
用史巫紛若。
弦歌薦繭栗,
奴至洽觴酌。
呻吟殊未已,
更把雞骨灼。
詩意和賞析:
《雷州八首》以粵嶺風俗為題材,展現了當地獨特的風味和民俗。詩中的每個詩句都構成了一個獨立的描寫,通過細膩的語言和形象,傳達了蘇軾對雷州風土人情的觀察和感悟。
首先,第一句“粵嶺風俗殊”,表明粵嶺地區的風俗習慣與他人不同,獨具特色。這里的“殊”字可以理解為與眾不同、獨特的意思。
接下來的兩句“有疾時勿藥,束帶趨房祀”,傳達了一種特殊的信仰觀念。在雷州地區,人們相信有疾病時不要輕易服藥,而是要前去祭祀神明,希望得到保佑和庇護。這里的“束帶趨房祀”表示人們急忙趕往宗廟祭祀的場景。
接著的兩句“用史巫紛若”描繪了祭祀儀式的熱鬧景象。在祭祀活動中,歷史官員和巫師們紛紛出現,以完成各自的儀式和祭祀任務。這里的“史巫”指的是歷史官員和巫師。
然后,詩中出現了“弦歌薦繭栗,奴至洽觴酌”的描寫,展示了祭祀活動中的歡樂和豐盛。人們以歌聲和樂器伴奏,奉獻出繭和栗子,同時奴隸們也端來美酒,用于洽談和慶祝。這里的“洽觴酌”表示人們舉杯暢飲的意境。
最后一句“呻吟殊未已,更把雞骨灼”,描繪了祭祀活動結束后的情景。人們仍在呻吟中,祭祀的氣氛仍未散去。同時,還有人在處理祭祀殘留下來的雞骨,這里的“灼”指的是燒烤或煮熟的意思。
整首詩通過描繪雷州地區的風俗習慣和祭祀場景,展示了當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社會的一些特點,如信仰觀念、宗廟祭祀和社會階層等。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和生動的語言,將這些場景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給人以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