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州八首 / 作者:蘇軾 |
培塿無松柏,駕言此焉游。
讀書與意會,卻掃可忘憂。
尺蠖以時屈,其伸亦非求。
得歸良不惡,未歸且淹留。
|
|
雷州八首解釋:
詩詞:《雷州八首》
培塿無松柏,
駕言此焉游。
讀書與意會,
卻掃可忘憂。
尺蠖以時屈,
其伸亦非求。
得歸良不惡,
未歸且淹留。
中文譯文:
雷州的土地沒有高聳的松柏,
我駕車言行在這里游歷。
讀書與領(lǐng)悟思想,
能夠掃除煩憂,讓人忘卻痛苦。
蠖蟲會根據(jù)時機彎曲身體,
它的伸展也不是出于追求。
即使獲得回歸的機會,我也不厭惡,
在未能回歸之前,我仍然逗留在這里。
詩意和賞析:
《雷州八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在雷州的游歷心情和對人生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述了雷州土地上沒有高大的松柏,這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喻,暗示著雷州的環(huán)境貧瘠,沒有顯赫的名山大川。蘇軾駕車在雷州游歷,這是他抒發(fā)自己情感的方式,也是一種對生活的探索和體驗。
其次,蘇軾提到了讀書與意會,認為通過讀書并領(lǐng)悟其中的思想,可以掃除內(nèi)心的憂愁和痛苦,使人心靈得到解脫。這表達了蘇軾對知識的推崇和對心靈自由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蠖蟲,蠖蟲是一種能夠根據(jù)時機彎曲身體的昆蟲,這里可以理解為自然界的一種生物行為的比喻。蠖蟲的屈伸不是為了追求什么,這可以被解讀為蘇軾對人生的看法,認為人生中的努力和付出并不是一味追求結(jié)果,而是在于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
最后,詩中表達了蘇軾對歸鄉(xiāng)的態(tài)度。他說得歸良不惡,即使有機會回歸也不會感到厭煩,這表明他對家鄉(xiāng)的情感深厚。然而,在未能回歸之前,他仍然選擇逗留在雷州,這可能是因為他對旅途和未知的探索充滿了興趣和好奇心。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在雷州的游歷心情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描述自然景物、思想追求和對歸鄉(xiāng)的態(tài)度,蘇軾表達了對自由、知識和人生意義的思索,展示了他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人生價值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