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謝南陽疇昔之游 / 作者:梅堯臣 |
久已厭宦旅,故茲歸江南。
始時遽辭邑,不及事春蠶。
殘臘猶在道,險阻固所諳。
扁舟次淮海,喜遇釋子談。
契闊十五年,尚謂臥巖庵。
偶見如夙期,淹留良亦甘。
嘆逝獨泫然,懷悲情豈堪。
班班云中鳥,共看投夕嵐。
曷不念舊隱,山水唯素耽。
我從湖上去,微爵輕子男。
|
|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謝南陽疇昔之游解釋: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謝南陽疇昔之游》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該詩描述了詩人久居北方后返回江南的心情,以及在淮南遇到了一位梵才(指佛教高僧)并與之交談的情景。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久已厭宦旅,故茲歸江南。
起初匆匆辭別故地,未能參與春蠶之事。
依然殘存的冬季尚在路上,險阻依舊熟諳。
乘坐小舟抵達淮海,喜遇到一位名叫釋子談的僧人。
我們有著十五年的深厚情誼,仍然以為他在臥巖庵(僧人居住的地方)。
偶然相見,如同早已約定好的一般,停留下來互相暢談也是一種享受。
感嘆逝去的時光猶如淚水滾落,懷念和悲傷之情難以忍受。
一群群飛翔在云中的鳥兒,共同目睹投向夕陽的嵐霧。
為何不再懷念過去的隱居生活,只專注于山水的素雅。
我從湖上離開,微薄的酬勞只是輕輕地贈予釋子談。
詩意和賞析:
《淮南遇梵才告上人因悼謝南陽疇昔之游》表達了詩人梅堯臣對宦途生活的疲倦和向往自然山水的情感。詩中詩人離開北方返回江南,回憶起在南陽的往事和友人,感慨時光流逝,同時在淮南偶然遇到了一位僧人,與他相見時產(chǎn)生了深厚的情誼。詩中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對隱居生活的懷念,同時也傳達了對逝去時光和友人離別的惋惜之情。
這首詩詞運用了平易近人的語言,通過描繪詩人的心境和情感轉(zhuǎn)變,表達了對現(xiàn)實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然山水的向往。詩中反映了宋代文人士大夫?qū)τ诨峦镜膮捑牒妥非箝e適隱居的心態(tài),同時也表達了對友情和歲月流逝的思考。整首詩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shù)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