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籬上牽牛花 / 作者:梅堯臣 |
楚女霧露中,籬上摘牽牛。
花蔓相連延,星宿光未收。
采之一何早,日出顏色休。
持置梅鹵間,染姜奉盤羞。
爛如珊瑚枝,惱翁牙齒柔。
齒柔不能食,粱肉坐為讎。
|
|
籬上牽牛花解釋: 《籬上牽牛花》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楚國的女子在霧露之中,摘取籬笆上的牽牛花。花蔓相連延伸,天上的星宿的光芒還未收斂。采摘的時間是多么早,太陽剛剛升起,顏色還未完全展現。將牽牛花放在梅鹵間,用姜汁染色,奉獻給宴席上的客人。花朵像珊瑚枝一般鮮艷,引起老人家牙齒的溫柔感嘆。然而,溫柔的牙齒卻無法進食,只能坐在一旁為粱肉的吃相而憤怒。
詩意:
這首詩以寫實的手法展現了楚國女子摘取牽牛花的場景,并通過對花朵的描繪和對老人家的描寫,傳達了一種深沉的情感。詩中表現了女子早起采摘牽牛花的勤勞和靈敏的觀察力,同時也展示了花朵的美麗和星宿的光輝。然而,最后幾句描述了老人家因牙齒問題無法食用糧食的困境,從中透露出一種對老年生活的思考和對生命脆弱性的關注。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具體的場景,將讀者帶入了楚國女子采摘牽牛花的早晨。詩中通過對花蔓、星宿、顏色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美麗和變幻。同時,詩人通過對老人家的描寫,將詩的意境拓展到生命的脆弱和時光的流轉。詩中的牽牛花象征著生命的美麗和短暫,而老人家的牙齒問題則暗示了衰老和生命的不可抗拒。整首詩以對細節的觀察和對人生的思考相互交織,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此外,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女子的早起采摘和老人家的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生命的變遷和脆弱。這種對比使詩的意境更加深遠,引發讀者對生命、時光和生活的思考。
總之,《籬上牽牛花》通過描寫具體的場景和生活細節,以及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示了梅堯臣獨特的詩境和對人生的關切,使讀者在欣賞詩美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生命和時光的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