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月二十一日得許昌晏相公書 / 作者:梅堯臣 |
哀憂向二年,朋戚誰與書。
敢意大丞相,尺題傳義廬。
從來鳳凰鳴,不厭寒竹疏。
茂林多翔鳥,要路盛高車。
窮巷一如此,江深無鯉魚。
|
|
十月二十一日得許昌晏相公書解釋: 《十月二十一日得許昌晏相公書》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哀憂向二年,朋戚誰與書。
敢意大丞相,尺題傳義廬。
從來鳳凰鳴,不厭寒竹疏。
茂林多翔鳥,要路盛高車。
窮巷一如此,江深無鯉魚。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梅堯臣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人在寫作的時候已經有兩年沒有得到朋友和親戚的來信了。他敢于將自己的心意寄托給晏相公,希望晏相公能夠傳達給他的朋友們。詩人感嘆鳳凰常常鳴叫,寒冷的竹林也從未厭倦。茂密的林木中有許多自由翱翔的鳥兒,繁華的大道上行駛著高大的車輛。然而,在這個偏僻的巷子里,卻只有孤寂。這里的江水深邃,卻沒有游動的鯉魚。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鳳凰、竹子、鳥兒、高車以及深邃的江水,表達了詩人對時局的憂慮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詩人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暗示了自己內心的孤獨和無助。鳳凰鳴叫、竹林疏落的形象,與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整首詩詞抒發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朋友們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折射出他對時局的憂慮和對社會的不滿。詩詞中的江深無鯉魚一句,暗喻了詩人在現實中的境遇,寓意著他所處的環境貧乏和缺乏溫暖。整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給人一種深沉而凄涼的感覺,展現了宋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情感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