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陸介夫學士通判秦州 / 作者:梅堯臣 |
從來戎馬地,饗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詩書參將謀。
隴云連塞起,渭水入關流。
豈似瀛洲下,窮年事校讎。
|
|
送陸介夫學士通判秦州解釋: 《送陸介夫學士通判秦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從來戎馬地,饗士日椎牛。
介胄奉儒服,詩書參將謀。
隴云連塞起,渭水入關流。
豈似瀛洲下,窮年事校讎。
詩意:
這首詩以送別陸介夫學士通判秦州為主題,描繪了陸介夫在邊地從軍的情景。詩人表達了對陸介夫的敬佩和祝福,同時也表達了對邊塞戎馬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賞析:
首句“從來戎馬地,饗士日椎牛”展現了陸介夫作為一位將領,在邊地從軍的形象。戎馬之地意味著戰火連綿,士兵們每天都在為國家而奔波勞累,椎牛則是指軍中的飲食,顯示了士兵們勇武的形象。
接下來的兩句“介胄奉儒服,詩書參將謀”描繪了陸介夫既是一位武將,同時也是一位文士。他身穿鎧甲,但同樣也渴望文化修養,參與軍事謀略的制定。這種將文與武相結合的形象,顯示了陸介夫的全面素養和才干。
接著的兩句“隴云連塞起,渭水入關流”描述了秦州的地理環境,隴云和塞起指的是西北邊塞的山脈和邊境,渭水入關流則指的是渭河流經關隘的景象。這些景物與陸介夫的所在地秦州相呼應,展現了邊塞的廣袤和壯美。
最后一句“豈似瀛洲下,窮年事校讎”則表達了詩人對陸介夫所從事的邊塞征戰的思考。瀛洲是神話中的仙境,校讎指的是兵戎相見,戰事連綿。通過對比,詩人認為邊塞征戰的艱辛與瀛洲的祥和相去甚遠,暗示了對戰爭的痛惜和對和平的向往。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刻畫出陸介夫的形象和邊塞戎馬的生活,展現了作者對將領的贊美和對戰爭的思考。同時,通過對邊塞和瀛洲的對比,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的向往和對戰爭的反思,展現了詩人的情感和思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