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二拜馬澗 / 作者:梅堯臣 |
王子昔凌霓,國人茲拜馬。
依稀日夜笙,聲入寒泉瀉。
空傳七日期,飛鶴何時下。
|
|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二拜馬澗解釋: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二拜馬澗》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王子昔凌霓,
國人茲拜馬。
依稀日夜笙,
聲入寒泉瀉。
空傳七日期,
飛鶴何時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與永叔子聰共同游覽嵩山的情景。詩中表達了對古代傳說中的王子凌霓的景仰,以及國人在嵩山拜馬的場景。詩人通過描繪笙樂聲入寒泉,表現了美妙的音樂在山谷中回蕩的景象。詩的結尾則表達了對飛鶴的期待,意味著美好的事物將會在未來降臨。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富有音樂感的表達方式。首兩句“王子昔凌霓,國人茲拜馬”描繪了古代傳說中王子凌霓的形象,以及當地人民在嵩山上拜馬的儀式。通過與傳說相連結的現實場景,表達了作者對王子凌霓的景仰之情和對嵩山文化的敬仰。
接下來的兩句“依稀日夜笙,聲入寒泉瀉”通過聲音的描繪,展現了笙樂在山谷中回蕩的美妙景象。這種描寫形象逼真,使讀者仿佛能聽到笙樂聲在清澈的寒泉中回蕩,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
最后兩句“空傳七日期,飛鶴何時下”則帶給讀者一種期待與希望的情緒。作者期待飛鶴的到來,象征著美好的事物即將降臨。這種期待也可以理解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
整首詩以嵩山的景觀和傳說為背景,通過音樂和意象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古代文化的景仰和對美好事物的期待。詩詞既展現了嵩山的壯麗景色,又融入了詩人自己的情感和感慨,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