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七天門 / 作者:梅堯臣 |
古壁何蒼蒼,穿云玉梯出。
欻然起青冥,卻立觀少室。
前巖復後峰,陰晴狀非一。
|
|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七天門解釋: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七天門》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古壁何蒼蒼,
穿云玉梯出。
欻然起青冥,
卻立觀少室。
前巖復后峰,
陰晴狀非一。
中文譯文:
古老的山壁何其蒼蒼,
穿越云層如玉梯而出。
突然間升起青藍的天空,
卻站在瞭望少室的地方。
前方巖石,后方峰巒,
陰晴變化形態不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永叔子聰一同游覽嵩山的景象。首先,作者描述了古老的山壁,表現出其蒼涼的氣息。"穿云玉梯出"這一形象生動地描繪了云霧繚繞的山峰,宛如一條通向天空的玉梯。接著,詩人突然看到了一片青藍色的天空,這種景象讓人感到突然驚艷和神秘。
然后,詩人提到自己站在瞭望少室的地方。瞭望少室是位于嵩山的一處觀景點,從這里可以俯瞰山巖和峰巒。詩人用"卻立觀少室"來表達自己在這個位置上的觀景體驗。
最后兩句描述了前方的巖石和后方的峰巒,以及它們在陰晴變化中呈現出不同的形態。這種變幻的景象給人一種難以捉摸的感覺,同時也展示了嵩山的壯麗和多樣性。
整首詩通過描繪嵩山的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贊美和對壯麗景色的感嘆。同時,詩人也通過展示山巖和峰巒的變化,傳達了時間流轉、自然變化的無常性和多樣性。這首詩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勾勒出了嵩山的壯美景色,給讀者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