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月七日見賣瓠者 / 作者:梅堯臣 |
老圃奪天時,馬通為煦嫗。
四月彼種瓜,五月此賣瓠。
陽陂與糞壤,功力且異趣。
瓜遲瓠何早,豈不同雨露。
速利乃在人,爭先無晚暮。
|
|
五月七日見賣瓠者解釋: 《五月七日見賣瓠者》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五月七日梅堯臣在市場上遇到一個賣瓠的人,借此表達了對努力爭先、及時行動的贊美。
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
老圃奪天時,
馬通為煦嫗。
四月彼種瓜,
五月此賣瓠。
陽陂與糞壤,
功力且異趣。
瓜遲瓠何早,
豈不同雨露。
速利乃在人,
爭先無晚暮。
這首詩的詩意主要通過描寫賣瓠的情景來表達。首先,詩人提到了一個老圃(種植園)在適當的時機搶占了種植瓜果的黃金期,這里的“老圃奪天時”表示了詩人對于抓住時機的重視。接著,詩人提到了一個姓馬的人,他的馬通(意為“通達”)了一位煦嫗(姓氏),這里的意思是這位人通過與煦嫗的關系,獲得了更多的信息和機會。然后,詩人描述了四月種植瓜果的人,與五月在市場上賣瓠的人,暗示了時間的流轉和人們為了利益而不斷努力的場景。
接下來,詩人通過比較陽陂(較為肥沃的土地)和糞壤(肥料)的功效和喜好,表達了人們對于選擇環境和條件的不同追求。瓜遲瓠何早,豈不同雨露,表達了詩人認為無論是種植瓜果還是賣瓠,都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和條件來選擇合適的時機,不可一概而論。
最后,詩人以“速利乃在人,爭先無晚暮”作為結尾,強調了人們應該積極主動、爭取先機,因為追求利益的機會并不會一直等待著人們,而是需要自己去爭取。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描寫具體的情景和對比,表達了詩人對于抓住時機、努力爭先的態度和觀點,以及對人們行動力和機智的贊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