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霜感 / 作者:梅堯臣 |
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膏火麋我腸。
隔棺三寸地,如在萬里鄉。
嚎呼不聞聲,飲食空置傍。
昔時憂我寒,縫衣初線長。
線長必絮厚,要與風霜當。
又每恐我饑,羹臛自調嘗。
此身內外間,莫得頃刻忘。
舉衣不忍著,舉籌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欲問天蒼蒼。
|
|
新霜感解釋: 《新霜感》是一首宋代梅堯臣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前日衣上露,
今日衣上霜。
我母魂何之,
膏火麋我腸。
隔棺三寸地,
如在萬里鄉。
嚎呼不聞聲,
飲食空置傍。
昔時憂我寒,
縫衣初線長。
線長必絮厚,
要與風霜當。
又每恐我饑,
羹臛自調嘗。
此身內外間,
莫得頃刻忘。
舉衣不忍著,
舉籌不下吭。
一念百感生,
欲問天蒼蒼。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詩人對于自己困境的感嘆和思考。作者借衣上的露水和霜來象征他身處逆境中的痛苦和困難。他提到自己的母親的靈魂是否還在身邊,他內心深處的痛苦像膏火一樣燃燒著他的腸胃。盡管身處棺材里的母親與他相隔三寸,但他感覺自己像是遠離家鄉萬里之遙。他的呼喊聲無人能聽見,他的飲食孤零零地擺在一旁。回想起過去,他曾因寒冷而擔憂,剛開始學習縫補衣物時線頭很長,線頭長了就必然要用厚絨料,以應對寒風和霜雪。每每擔心自己會挨餓,便自己調配食物嘗嘗。他感嘆自己身處逆境,無論內外都無法忘懷。他舉起衣物,卻舍不得穿上,舉起籌碼,又不忍心下注。內心的痛苦和困惑讓他百感交集,他渴望問天空的蒼穹。
賞析:
《新霜感》通過獨特的意象和表達方式,抒發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困惑。詩中的衣物露水和霜代表著詩人所經歷的困境和逆境,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艱辛和不易。詩人通過對母親的思念和對自身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生活的痛苦感受和對未來的迷惘與不安。詩中的重復和對比手法,如“前日衣上露,今日衣上霜”、“隔棺三寸地,如在萬里鄉”,增強了詩詞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整首詩詞情感深沉,言辭簡練,給人以深思和共鳴。它揭示了人生中的困頓與掙扎,同時也表達了對未來的期望和對生活的反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