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叔內翰見過 / 作者:梅堯臣 |
我居城東隅,地僻車馬少。
忽聞大尹來,僮仆若驚鳥。
入門且坐笑,豐頰光皎皎。
問我餐若何,依舊抱糜{左麥右少}。
問我詩若何,亦未離纏繞。
我庭有蔾莧,不堪秣騕褭。
我壺無醪醴,不能犒介紹。
乃喜百事稀,來此與世矯。
固非傲不往,心實壓擾擾。
|
|
永叔內翰見過解釋: 《永叔內翰見過》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梅堯臣。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居住在城東隅,那里地處偏僻,車馬很少。
突然聽說大尹(指高官)要來,我的仆人們像受驚的鳥一樣。
他進門后坐下,露出豐滿的面頰,光彩照人。
他問我吃的怎么樣,我還是依舊吃著簡單的食物。
他問我寫的詩怎么樣,我還是沒有離開糾纏復雜的題材。
我的庭院里有著野葵菜,不值得喂養高貴的馬匹。
我的壺里沒有美酒,無法招待來賓。
然而,我欣喜于百事稀少,來到這里與世界為伍。
并非因為傲慢不前去,而是心中實際上充滿了壓抑和煩擾。
詩意和賞析:
《永叔內翰見過》以一種自嘲和自省的口吻,描繪了一個生活在偏僻地方的文人與高官見面的情景。詩中的"我"居住在城東隅,生活簡樸,沒有豪華的飲食和宴會,也沒有高雅的詩文。當大尹來拜訪時,"我"的仆人們驚慌失措,而"我"卻坐笑自若,表現出一種從容淡定的態度。詩人自嘲地說,自己的飯菜還是那樣簡單,寫的詩文也沒有超越平凡的限制。
詩中最后兩句"乃喜百事稀,來此與世矯。固非傲不往,心實壓擾擾"表達了詩人對于平凡生活的喜悅和對于現實困擾的壓抑。詩人并非不愿前往更高的地方,而是內心真實地感受到了來自現實的壓力和困擾。
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自嘲的語言揭示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差距,以及文人在現實中的無奈和壓抑。它表達了對于平凡生活的接納和對于現實困境的思考,展現了宋代文人的心境和生活狀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