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 / 作者:梅堯臣 |
一聽履霜霜滿足,再聽綠水聲緣谷。
我行日月候春波,嫩苔沙雨侵魚目。
漁歌晚唱泛水來,天浸滄浪光可掬。
坐中此意自弦生,中郎五弄人難熟。
人知難熟獨善彈,彈拍未終脂駕速。
鄭衛古來多喜聞,卒章為我歌淇奧。
|
|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解釋: 《張圣民席上聽張令彈琴》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一聽履霜霜滿足,
再聽綠水聲緣谷。
我行日月候春波,
嫩苔沙雨侵魚目。
漁歌晚唱泛水來,
天浸滄浪光可掬。
坐中此意自弦生,
中郎五弄人難熟。
人知難熟獨善彈,
彈拍未終脂駕速。
鄭衛古來多喜聞,
卒章為我歌淇奧。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述了作者梅堯臣在張圣民的宴會上聽張令彈琴的情景。
詩的開頭,描寫了履霜的聲音,意指冬日寒霜消融的聲音,給人一種滿足的感覺。接著,詩人又描述了綠水聲緣谷的音響,指的是流經山谷的溪水發出的潺潺聲音。這里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妙音樂的欣賞。
接下來,詩人以日月候春波的行程來形容自己,意味著他游走于光陰之間,觀察春天的波瀾起伏。同時,嫩苔沙雨侵魚目的描寫,暗喻著作者對琴音的敏感,細膩把握琴音的微妙之處。
在晚霞中,漁歌唱起,泛起水面。作者形容這一景象如天空中滄浪浩渺,光芒可掬,給人以美好的意象。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表達了對張令琴藝的贊賞。他認為張令的琴藝高超,使得彈拍未終,脂駕速度加快。中郎五弄則指張令彈琴的技巧多樣,人們難以熟悉其琴音的變化。這表明張令的琴藝非常高超,超越了普通人的理解和熟悉。
最后兩句提到了鄭衛,這是古代兩個著名的樂章,作者以此來形容張令的琴藝,將其比作鄭衛的音樂,使其更加高雅和美妙。卒章為我歌淇奧則表示作者為了表達對張令琴藝的贊美,寫下這首詩歌。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描繪自然景物和音樂的方式,表達了作者對張令琴藝的贊賞和對美的追求,展示了梅堯臣對音樂藝術的獨到感悟和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