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仲通追賦洛中雜題和嘗歷覽者六章其四石樓 / 作者:梅堯臣 |
山腰古石樓,杳藹石梯上。
低窺巖際樹,對見龕中像。
檐中嵩云飛,檻逼伊湍響。
同游已零落,歲月成俯仰。
|
|
張仲通追賦洛中雜題和嘗歷覽者六章其四石樓解釋: 《張仲通追賦洛中雜題和嘗歷覽者六章其四石樓》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山腰有一座古老的石樓,石梯蜿蜒而上。俯瞰山間的樹木,對面是龕中的雕像。屋檐上飄揚著蒼松的云霧,欄桿邊傳來溪水的潺潺聲。曾一同游覽的伙伴如今已散落,歲月如梭,使人感慨萬千。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張仲通在洛中追賦時所見到的景象。石樓位于山腰,給人一種古老而莊嚴的感覺。詩中通過描寫山間的樹木、石樓內的雕像以及檐上的云霧和欄桿邊的溪水聲,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神秘的氛圍。詩的最后提到了曾經一同游覽的伙伴如今已經散落,歲月的流轉使人不禁感慨萬千,反映了作者對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深切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洛中所見的石樓景象,展現了宋代文人對于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獨特感悟。
首先,詩中的石樓和石梯給人一種古老而莊嚴的印象,使人聯想到歷史的長河和傳統文化的厚重。山間的樹木和龕中的雕像則展示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給人以詩情畫意的美感。
其次,詩中的蒼松云霧和溪水聲為整個景象增添了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蒼松云霧象征著山間的靜謐和悠遠,溪水聲則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機和流動。這些描寫讓人仿佛置身于山中的石樓之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妙。
最后,詩的結尾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思考。曾經一同游覽的伙伴如今已經散落,歲月的流轉使人不禁感慨萬千。這種感慨既是對時光的無情,也是對友情和人生的深沉思索。通過描繪石樓的古老和伙伴的離散,作者表達了對時間流逝和人世滄桑的感嘆,以及對友情和美好時光的珍惜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石樓景象的描繪,以及對時間和人事變遷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山水和人生命運的感悟。詩中的意象豐富而凝練,語言簡練而富有韻律感,展示了宋代文人獨特的審美情趣和對人生哲理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