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得沙苑榲桲戲酬 / 作者:梅堯臣 |
蒺藜已枯天馬歸,嫩蠟籠黃霜冒干。
不比江南楂柚酸,橐駝載與吳人看。
|
|
得沙苑榲桲戲酬解釋: 《得沙苑榲桲戲酬》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蒺藜已枯天馬歸,
嫩蠟籠黃霜冒干。
不比江南楂柚酸,
橐駝載與吳人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秋天的景象。詩人以生動的形象語言展現了秋天的特點和江南人的情感表達。
首句"蒺藜已枯天馬歸",蒺藜是一種多刺的植物,常代表困難和艱辛。詩人通過描繪蒺藜已經枯萎了,天馬已經歸來,暗喻秋天已經來臨,夏天的駿馬已經歸回。這句表達了時間的變遷和季節的更替。
接著的"嫩蠟籠黃霜冒干",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嫩蠟指的是剛熬制出來的蠟燭,黃霜是霜的一種形態。詩人用嫩蠟籠黃霜冒干來形容秋天的霜氣,意味著秋天已經帶來了涼意,寒冷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
第三句"不比江南楂柚酸",表達了對江南水果楂柚的酸味的評價。楂柚是江南地區的一種酸甜水果,這里詩人用它來比喻秋天所帶來的酸澀之感。與江南楂柚的酸味相比,秋天的寒冷和凋零更加令人感嘆。
最后一句"橐駝載與吳人看",描述了運送秋果的橐駝。橐駝是古代一種運載貨物的駝子,詩人用它來象征運送秋果的場景。吳人指的是江南地區的人們,暗示他們在運送和觀賞秋果時的景象。
整首詩詞以秋天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使用生動的比喻手法,表達了對秋天的描摹和感慨。詩人通過對蒺藜、天馬、嫩蠟、黃霜、楂柚和橐駝等形象的運用,展示了秋天的凋零和寒冷,同時也表達了對江南水果酸味的評價。這首詩詞既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秋天的特點,又通過比喻和象征手法傳達了詩人對秋天的情感和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