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乾明院碧蘚亭 / 作者:梅堯臣 |
余喘不茍盡,順俗來飯僧。
東嶺有上方,修竹蔽觚棱。
下有蒼石案,旁掛孤蔓藤。
系累向塵世,更住殊未能。
|
|
登乾明院碧蘚亭解釋: 《登乾明院碧蘚亭》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氣喘吁吁地不勉強地盡情享受著,按照世俗的規矩來用飯給僧人。東邊的山嶺上有一座上方,修竹掩映著方形的亭子。亭子下面有一塊蒼石案,旁邊垂掛著孤獨的藤蔓。我被世俗的牽擾所束縛,無法更加深入地體驗這個殊世的境界。
詩意:
這首詩以作者登高時所見的景物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塵世紅塵的牽擾和對超脫境界的渴望。詩中的"余"指作者自己,他在喘息之余,按照世俗的規矩來供養僧人,體現了一種世俗與超脫之間的矛盾心理。東嶺上方的碧蘚亭以及亭下的蒼石案和孤蔓藤都是詩中的景物描寫,通過這些景物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紛擾世俗的厭倦和對寧靜境界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登高過程中的所見所感。作者通過"余"的身份來表達自己的心境,他呼吸急促,不得不按照世俗的規矩來行事,這種矛盾心理在詩中得以展現。碧蘚亭是一座位于山嶺上的亭子,亭子周圍長滿了修竹,形成了一幅幽靜而美麗的景象。亭下的蒼石案和孤蔓藤則進一步增強了寧靜、孤寂的氛圍。作者通過描繪這些景物,表達了對超脫世俗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渴望。
整首詩寫景簡練,語言平實,通過簡單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追求。作者以自己的身份為窗口,通過描繪亭子、竹林和石案等景物,傳達了對超脫塵世的向往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清新,展現了宋代文人士子的超脫情懷和對內心世界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