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月十四夜霜 / 作者:梅堯臣 |
欣欣東園杏,忽值春飛霜。
粲然彼繁英,萎若出沸湯。
既能與之榮,而復使之傷。
向來肅殺時,已共百卉黃。
今同草吐心,不似草心長。
天理固難測,誰要必其常。
|
|
二月十四夜霜解釋: 《二月十四夜霜》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欣欣東園杏,
忽值春飛霜。
粲然彼繁英,
萎若出沸湯。
既能與之榮,
而復使之傷。
向來肅殺時,
已共百卉黃。
今同草吐心,
不似草心長。
天理固難測,
誰要必其常。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二月十四夜的霜。詩人在東園欣賞到盛開的杏花,卻突然遭遇到春風中飄落的霜。杏花原本盛開繁茂,但霜的降臨卻使其枯萎如沸水中的茶葉。這種情景既讓人欣喜于其繁華,又讓人感到傷感。詩人提到以往的肅殺季節已經過去,和百花一起凋零。然而現在,即使是與草同在,也無法像草一樣保持生長的能力。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天理的難以預測和人們渴望永恒不變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寒霜降臨的情景,通過對自然現象的描寫,表達了人生無常和變化的主題。詩人通過對杏花的比喻,表達了事物繁盛和凋零的無常性。杏花原本盛開如火,但在霜的降臨下卻萎靡不振,這一對比凸顯了事物興衰的無常性和脆弱性。
詩中還融入了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詩人提到以往的肅殺季節已過去,與眾多花朵一起凋零。然而,即使與草同在,也無法保持生長的能力。這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對命運的無法預測,以及人們對永恒和穩定的追求。
整首詩以簡練的文字表達了對生命變遷和命運無常的思考,通過自然景觀的描寫,傳遞出對人生哲理的思索。這種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使得這首詩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意義,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