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食日過荊山 / 作者:梅堯臣 |
山郵雖禁火,嶺樹自生煙。
鳴咽同歸櫓,悲哀欲問天。
泣親非泣玉,流淚劇流泉。
春鮆橫刀膾,何心更食鮮。
|
|
寒食日過荊山解釋: 《寒食日過荊山》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郵雖禁火,嶺樹自生煙。
鳴咽同歸櫓,悲哀欲問天。
泣親非泣玉,流淚劇流泉。
春鮆橫刀膾,何心更食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寒食節過后經過荊山的情景。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人們在這一天禁止生火,而山中的樹木卻自然地冒出了煙霧。詩人在此時感慨萬分,思緒紛飛,表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對生死的思考。
賞析:
1.詩人通過"山郵雖禁火,嶺樹自生煙"這兩句,以對比的手法表現了節日與自然的矛盾。寒食節禁火的規矩與山中的樹木自然冒煙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強調了自然的力量與人為規定的矛盾。
2."鳴咽同歸櫓,悲哀欲問天"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悲傷和痛苦,他沉浸在對親人的思念之中,感到無法排解的悲哀,希望能夠借問蒼天來尋找答案。
3."泣親非泣玉,流淚劇流泉"通過對淚水的描繪,詩人表達了自己對親人的深深思念。詩中的淚水如同泉水般涌流不止,表達了詩人內心悲痛的情感。
4."春鮆橫刀膾,何心更食鮮"這兩句詩意深遠。春鮆是一種魚類,橫刀膾意味著將魚切成片狀。詩人在此表達了對享受美食的無心,因為他內心深處的悲傷和思念使他無法真正盡情享受美味。
整首詩以離別、悲傷為主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以及對親人的思念表達了詩人內心深沉的情感。這首詩詞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悲傷和思考,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