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寄靈隱通教僧 / 作者:梅堯臣 |
奇山若洗青,草木生石上。
根萌不可窮,條蔓自增王。
其陰有高僧,日食惟一盎。
世人久已疏,猿鳥應相向。
|
|
寄靈隱通教僧解釋: 《寄靈隱通教僧》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寂靜幽深的山水景象,并表達了對僧侶修行境地的贊美和思考。
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
奇山若洗青,
草木生石上。
根萌不可窮,
條蔓自增王。
其陰有高僧,
日食惟一盎。
世人久已疏,
猿鳥應相向。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圍繞著山水與僧侶的關系展開。詩人形容奇異的山峰如同被清洗過一樣呈現出青翠的色彩,草木生長在巖石上。這里的植物從根部發芽,生長得無窮無盡,像是自己成為了王者。在這些奇山的陰影下,有一位高僧,他每天只吃一碗食物。然而,塵世之人對這位高僧早已疏遠,只有猿猴和鳥類會向他致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山水景色和高僧的修行生活,表達了對僧侶境地的贊美和對塵世的思考。奇山的壯麗景色和草木的生長象征著自然界的生命力和無盡的可能性。而高僧的節制生活和與塵世的疏離,則凸顯了修行者對物欲和塵世繁華的超越。詩人通過對這種景象的描繪,暗示了在清靜的山水之間,修行者可以達到超脫凡塵的境地,與自然和諧相處。
整首詩詞以字數簡短、詞語精練為特點,通過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展現了山水與修行的關系,以及修行者的高潔和超然。它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壯麗和生命的蓬勃,同時也引發人們對內心寧靜與超越塵世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