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 / 作者:梅堯臣 |
春松抽瘦梗,削束費長毫。
雞距初含潤,龍鱗不自韜。
嘗為大夫後,欲寫伯夷高。
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
|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解釋: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是宋代梅堯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以及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春天里松樹的新芽纖瘦而嫩嫩,削下幾根松針捆在一起,費盡了長長的羽毛。在早晨雞鳴的時候,它們剛剛含著一點露水,不再隱藏它們像龍魚鱗片一樣的美麗。曾經(jīng)做過大夫的我,想要以松管筆寫下伯夷、高漸離這樣的偉人。山家曾經(jīng)贈送給我一支松管筆,讓我感到慚愧,背負了太多的期望。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梅堯臣在九華山隱居時的心境和寫作愿望。春天的松樹新芽嬌嫩、松針如羽毛一般柔軟,象征著自然的美妙和生機。詩中的“雞距初含潤”表達了清晨的新鮮感和希望。而“龍鱗不自韜”則表示作者希望展示自己的才華和獨特之處,不再隱藏自己像龍魚一樣的美麗。作為曾經(jīng)的大夫,作者渴望以松管筆寫下偉人伯夷和高漸離的事跡,表達他對于崇高品質(zhì)和理想人格的追求。最后,作者謙虛地接受了山家贈送的松管筆,感到自己背負了太多期望和責任,同時也表達了對于贈禮者的感激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松樹和松管筆,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文學的熱愛,并表達了對于高尚品質(zhì)和理想人格的向往。松樹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象征物之一,具有堅韌、崇高、不屈不撓的品質(zhì),在詩中象征著偉人的精神風貌。梅堯臣希望以松管筆寫下伯夷和高漸離這樣的偉人,表達了他對于高尚道德和理想品質(zhì)的崇敬和追求。同時,詩中的謙虛態(tài)度也值得贊賞,作者接受了山家贈送的松管筆,并對此表示感激和慚愧,認識到自己肩負著寫作的責任和期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松樹和松管筆的描繪,以及對于偉人和高尚品質(zhì)的追求,展現(xiàn)了作者梅堯臣的內(nèi)心世界和寫作理念。同時,詩中的謙虛態(tài)度也讓人感到作者的深沉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