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二十四日大風 / 作者:梅堯臣 |
秋飚無蹤跡,空中聲奔馳。
枯桑因已驗,老病仍先知。
驚沙入陂隙,危葉墮綠枝。
幽懷聒不寐,山岳將恐移。
|
|
九月二十四日大風解釋: 《九月二十四日大風》是宋代詩人梅堯臣的作品。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大風席卷的九月二十四日的景象,并融入了詩人對自然變化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秋飚無蹤跡,空中聲奔馳。
枯桑因已驗,老病仍先知。
驚沙入陂隙,危葉墮綠枝。
幽懷聒不寐,山岳將恐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大風的景象,表達了梅堯臣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命無常的思考。
詩的開頭兩句“秋飚無蹤跡,空中聲奔馳”,描述了秋風的猛烈無蹤無跡,只能通過聲音感受到其奔馳的速度。這里,詩人通過對秋風的描繪,展示了自然界的強大力量和變幻無常的特性。
接著,詩人寫道“枯桑因已驗,老病仍先知”,意味著詩人通過觀察已經干枯的桑樹,預知到了老去和疾病的到來。這里,詩人將自然界的變化與人生的經歷相聯系,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
詩的下半部分,“驚沙入陂隙,危葉墮綠枝。幽懷聒不寐,山岳將恐移。”,通過描繪沙塵被大風吹入裂隙之中、脆弱的葉子從綠枝上掉落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內心的不安和憂慮。詩人的幽懷(內心思慮)擾亂了他的夜晚休息,同時他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震撼力量,仿佛山岳都會因此而動搖。
整首詩以風為主題,通過對風的描繪,表達了自然界的強大和變化無常,同時也借此反映了人生的無常和不可預測性。詩人融入了自己對老去、疾病和內心不安的思考,使得這首詩更具深度和哲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