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 / 作者:蘇軾 |
江夏無雙種奇茗,汝陰六一夸新書。
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湯雪生璣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東南去,畫舫何妨宿太湖。
?《歸田錄》草茶以雙井為第一。
畫舫宿太湖,比渚貢茶故事。
?
|
|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解釋:
《魯直以詩饋雙井茶次韻為謝》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夏無雙種奇茗,
汝陰六一夸新書。
磨成不敢付僮仆,
自看湯雪生璣珠。
列仙之儒瘠不腴,
只有病渴同相如。
明年我欲東南去,
畫舫何妨宿太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雙井茶次的感激之情,以及對茶和文化的贊美。
詩的第一句描述了江夏地區(qū)出產(chǎn)的珍貴茶葉,稱其為無雙種的奇茗。江夏是古代地名,現(xiàn)在屬于湖北省。這里的茶葉被蘇軾視為稀世珍寶。
第二句提到蘇軾收到了一本新書,作者是汝陰六一。汝陰是古代地名,現(xiàn)在屬于河南省。六一可能指的是六月初一,表示時間的標(biāo)志。蘇軾稱贊這本新書。
接著,蘇軾表示他親自將茶葉磨成粉末,而不敢讓仆人代勞。他自己沖泡茶水,看到茶湯中浮起雪花般的茶葉,形容其如玉珠一般美麗。
下一句提到了仙人和儒者,說他們都是身材瘦弱的,指的是他們專注于修身養(yǎng)性而不追求物質(zhì)享受。只有在病痛或口渴時,他們才和普通人一樣。這里蘇軾借用了相如的典故,相如是漢代的一位文學(xué)家和政治家,他患病時渴望溫飽,與蘇軾自比。
最后兩句提到蘇軾明年計劃東南出行,表示他想要游歷東南地區(qū),探索新的風(fēng)景和文化。他提到畫舫宿太湖,意味著他希望在太湖上停留一晚,享受寧靜的環(huán)境。這里也暗示了他對太湖茶文化的向往。
整首詩詞通過描述茶和文化的優(yōu)雅之處,表達了蘇軾對雙井茶次的感謝之情,并展示了他對文化、自然和人生的熱愛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