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六日會靈火 / 作者:梅堯臣 |
章圣皇帝興三宮,三宮鼎峙何崇崇。
天圣七年六月尾,玉清始災壇宇空。
于今二十有五載,上元後夜星軫中。
乃聞會靈五殿火,丹焰徹天明月紅。
千楹萬棟一夕盡,赤煙奔突西南風。
先時二日車駕幸,為民祈福輸清衷。
大臣驕蹇不從祀,岳靈不歆為不恭。
若此示變猶影響,宜鑒陛下無惰容。
神非怒乙遂及甲,天意警圣不警兇。
不獨洪水累堯德,堯仁未忍流驩共。
|
|
十六日會靈火解釋: 《十六日會靈火》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宋真宗皇帝在天圣七年六月尾,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祭祀儀式,名為“會靈”,以祈求神靈的保佑和國家的繁榮。
詩中提到了章圣皇帝興建了三座宮殿,這三座宮殿高聳入云,彰顯著皇帝的威嚴和權力。然而,在二十五年后的上元節后夜,會靈五殿突然起火,火焰沖天,照亮了夜空。整個宮殿瞬間化為灰燼,紅色的煙霧被西南風吹散。
詩中還提到了先前的兩次祭祀儀式,皇帝為了祈求國家的安寧和人民的幸福,親自駕車前往祭祀場所。然而,一些大臣因為驕傲自大而不參與祭祀,而岳靈神明也因為皇帝的不恭敬而不予回應。這些事件被視為不祥之兆,提醒皇帝要警惕自己的行為,不可懈怠。
詩的最后幾句表達了作者的觀點。他認為這些災禍并非神明的憤怒,而是天意在警示圣明的君主,提醒他不可忽視國家和人民的福祉。作者還提到了堯帝時期的洪水,堯帝雖然仁慈,但他不忍心讓人民遭受災難。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一場祭祀儀式中的災禍,表達了對君主的警示和對國家安寧的關切。它也反映了作者對堯帝的仁慈和對當時社會風氣的批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