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興寺閣禱雨 / 作者:蘇軾 |
太守親従千騎禱,神翁遠借一杯清。
云陰黯黯將噓遍,雨意昏昏欲醞成。
已覺微風吹袂冷,不堪殘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應向江南飽食粳。
|
|
真興寺閣禱雨解釋:
《真興寺閣禱雨》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太守親自率領千名騎兵禱告神明,希望能夠降雨的場景。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真興寺閣禱雨
太守親従千騎禱,
神翁遠借一杯清。
云陰黯黯將噓遍,
雨意昏昏欲醞成。
已覺微風吹袂冷,
不堪殘日傍山明。
今年秋熟君知否,
應向江南飽食粳。
中文譯文:
真興寺的閣樓里祈禱降雨,
太守親自率領千名騎兵禱告,
神明借來一杯清水。
烏云密布,將要噓響到處,
雨意昏沉,欲要醞釀成雨。
微風已經吹起,袂袖變得冰冷,
殘日將近,它依偎在山的明亮處。
今年的秋天是否豐收,
君可知曉,應該到江南去享受美味的稻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寫實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太守親自率領千騎兵到真興寺閣祈禱降雨的場景。太守和眾騎兵為了解決旱災,親自向神明禱告,希望能夠得到降雨的恩賜。太守禱告時,神明借來一杯清水,象征著他們的祈求和期望。詩中描述了烏云密布、天空陰沉的景象,預示著雨水即將到來。微風吹拂時,袂袖變得冰冷,暗示著秋天即將來臨。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豐收的期盼和對江南美食的向往。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旱情之下人們的祈禱和對雨水的期盼,展現了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對生活物質的渴望。通過描寫旱情和祈雨的場景,詩人反映了人類對自然的無奈和對上天的依賴。同時,詩中的景物描寫生動而富有想象力,通過描繪烏云密布、微風吹拂等細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筆下的氣氛和情感。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意境清新,表達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現了蘇軾細膩的情感和嫻熟的藝術表達。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旱情和雨水、微風和冷意等相對矛盾的事物進行對比描寫,增強了詩詞的藝術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