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六玉女搗衣石 / 作者:梅堯臣 |
幽石稱搗衣,搗衣人不見。
云纓白飄颻,巖樹長匆蒨。
猶應寒夜中,山月來鋪練。
|
|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六玉女搗衣石解釋: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六玉女搗衣石》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幽石稱搗衣,搗衣人不見。
云纓白飄颻,巖樹長匆蒨。
猶應寒夜中,山月來鋪練。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嵩山上的一塊幽靜的石頭,被稱為搗衣石,但搗衣的人卻看不見。白色的云纓在飄揚,巖石上的樹長得匆匆忙忙。或許是在寒冷的夜晚,山中的月光鋪滿了大地。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嵩山上的景觀為主題,通過富有想象力和抒情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自然景物的感受。下面是對每個句子的具體分析:
1."幽石稱搗衣,搗衣人不見。"
這兩句描述了一塊被稱為搗衣石的幽靜石頭,但沒有搗衣的人出現。搗衣石可能是因為形狀或者傳說而得名,隱喻著山中的一種神秘感和寂靜。
2."云纓白飄颻,巖樹長匆蒨。"
這兩句描繪了嵩山上的景色。白色的云纓在飄揚,給人一種優美的感覺。巖石上的樹木長得匆匆忙忙,可能是因為風的吹拂或者歲月的流轉。
3."猶應寒夜中,山月來鋪練。"
這兩句表達了在寒冷的夜晚,山中的月光鋪滿了大地。月光的鋪練給整個山林增添了一種神秘而寧靜的氛圍。
整首詩詞通過對嵩山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自然山水的美感和詩人對自然的感悟。通過運用形象生動的語言和抒情的筆觸,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山中的幽靜、神秘和寧靜之美。同時,詩中也融入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生命的思考,使人們對自然界的奧妙和人生的哲理產生思考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