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 / 作者:梅堯臣 |
山高路已窮,倏爾逢蘭若。
落日老僧閑,支頤古松下。
緩步入禪庭,苔蒼但蕭灑。
|
|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解釋: 《同永叔子聰游嵩山賦十二題其十二峻極寺》是宋代梅堯臣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高路已窮,倏爾逢蘭若。
落日老僧閑,支頤古松下。
緩步入禪庭,苔蒼但蕭灑。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永叔子聰一同游玩嵩山,賦寫了十二個描繪峻極寺的題目。詩人通過描繪山勢險峻、路途艱難的景象,表達了對自然的敬畏之情。詩中的蘭若和古松,以及老僧閑庭信步的景象,給讀者帶來寧靜與宜人的感受。通過進入禪庭,詩人進一步表達了對禪悟和寧靜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嵩山的高峻和險峻的山勢,以及艱難的路途,展示了大自然的壯麗和無窮的力量。作者以自然景觀為背景,表達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蘭若和古松是詩中的意象,它們象征著山林中的寧靜與美好。老僧閑庭信步的形象則反映出禪修的寧靜和平靜心境。
整首詩詞以平和、寧靜的語調展示了作者對自然景觀的贊美和對內心寧靜的追求。通過描繪山景和禪修場景,詩人引導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內心的寧靜。詩人通過描述自然景物,表達了一種超越塵囂和平靜自我的境界。整首詩詞以簡潔、自然的筆法,讓讀者感受到山林的靜謐和禪修的寧靜。
這首詩詞融合了自然景觀和內心寧靜的主題,展示了宋代文人對山水和禪修的熱愛和追求。它呈現了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心靈寧靜的向往,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一種心靈的凈化和放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