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竇達觀禪師見寄依韻答 / 作者:梅堯臣 |
巖竇常留雪,山雪不有心。
禪衣百衲重,香剎四明深。
馴鹿來銜果,栽松去作林。
自緣冠紱累,未解遠公尋。
|
|
雪竇達觀禪師見寄依韻答解釋: 《雪竇達觀禪師見寄依韻答》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巖竇常留雪,
山雪不有心。
禪衣百衲重,
香剎四明深。
馴鹿來銜果,
栽松去作林。
自緣冠紱累,
未解遠公尋。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禪師的境界和修行心態。詩中提到了巖竇常年積雪,但雪并沒有心思,它只是自然的存在。禪師身穿重重禪衣,住在四明深山的香剎,這里是禪修的地方。禪師馴服了一只鹿,它來送果實,禪師則去種植松樹,創造了一片林地。詩人自稱因為身上的冠紱(指官職)的累贅,無法像遠公(指高僧)一樣自由自在地尋找禪修的境地。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禪師的生活和修行狀態,表達了禪宗的境界和追求。巖竇常留雪,象征著禪修者內心的寧靜和純凈。山雪無心,強調了自然的無欲無求,與禪修者追求無我境界的心態相呼應。禪衣百衲重,表明禪修者對物質的追求和執著的放下,追求內心的清凈。香剎四明深,指的是禪修的地方,暗示禪修者在深山中追求心靈的升華。馴鹿來銜果,象征著禪修者的善行和慈悲心,而栽松去作林則是禪修者的造福他人的行為。最后,詩人自稱因為身上的冠紱累贅,無法像遠公一樣自由自在地尋找禪修的境地,表達了對禪修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禪修者的生活和心境,表達了禪宗追求內心寧靜、超越物質欲望的精神境界,以及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