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時行孝文 / 作者:白居易 |
夜半子,孝養(yǎng)父母存終始。
百年恩愛暫時間,莫學愚人不歡喜。
|
|
十二時行孝文解釋:
《十二時行孝文》是唐代文學家白居易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夜半子,孝養(yǎng)父母存終始。
百年恩愛暫時間,莫學愚人不歡喜。
詩意:
這首詩詞以孝道為主題,表達了對孝養(yǎng)父母的思考和感悟。詩中提到夜半時分,表示作者在深夜思考孝道的重要性。他認為孝養(yǎng)父母是一種始終不變的責任和義務,無論時光流轉(zhuǎn),百年恩愛也只是短暫的一瞬。最后,作者警示人們不要像愚昧的人一樣不去歡喜孝道。
賞析:
1. 孝道思考:詩詞以夜半時分為背景,凸顯了作者對孝道的深入思考。夜晚的靜謐使人更容易反思和審視自己的行為,作者在這個時刻思索孝養(yǎng)父母的重要性,表達了對這一價值觀的堅守和認同。
2. 孝道的永恒價值:作者通過表達百年恩愛只是短暫的時間,強調(diào)孝養(yǎng)父母是一種持久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觀點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家庭價值觀的重視,強調(diào)孝順是家庭和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警示與勸誡:最后兩句詩中,作者提醒人們不要像愚昧的人一樣不去歡喜孝道。這是對那些不重視孝道、忽視父母關(guān)愛的人的批評和勸誡。作者希望人們能夠認識到孝道的價值,理解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并從中獲得喜悅和滿足。
總的來說,白居易的《十二時行孝文》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對孝養(yǎng)父母的思考和感悟,強調(diào)了孝道的永恒價值,并通過警示和勸誡引導人們?nèi)g喜孝道。這首詩詞在唐代以及后來的文化傳統(tǒng)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對人們傳承孝道觀念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