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懷 / 作者:梅堯臣 |
白日落我前,明月隨我後。
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
高柳對寢亭,風影亂疏牖。
我馬臥其傍,我仆倦搘肘。
寂寂重門扃,獨念家中婦。
乳下兩小兒,夜夜啼向母。
問爺若個邊,天性已見厚。
不嗟羈枕孤,不愧棲禽偶。
內有子相憶,外有月相守。
何似長征人,沙塵聽刁斗。
|
|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懷解釋: 《七月十六日赴庾直有懷》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白日落我前,明月隨我后。
在白天,太陽落在我前方,而明亮的月亮則跟隨在我身后。
這句詩描繪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景,白天太陽西落,而夜晚明亮的月亮則成為他的伴隨。
流光如有情,徘徊上高柳。
流動的光芒仿佛有情感,徘徊在高高的柳樹上。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色的感受,他覺得流動的光芒有一種生動的情感,而柳樹則成為了這種情感的承載者。
高柳對寢亭,風影亂疏牖。
高高的柳樹對著寢亭,風吹動樹影,使窗戶的影子搖曳不定。
這句詩描繪了作者所見到的景色,高大的柳樹與寢亭相對,微風吹動樹影,使得窗戶的影子在風中搖曳不定。
我馬臥其傍,我仆倦搘肘。
我騎的馬躺在柳樹旁邊,我的仆人疲倦地撐著肘。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的疲憊,他的馬躺在柳樹旁邊休息,而他的仆人也疲倦地撐著肘。
寂寂重門扃,獨念家中婦。
家門沉寂閉著,我獨自思念家中的妻子。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在旅途中對家人的思念之情,他感嘆家門緊閉,而他卻獨自思念著家中的妻子。
乳下兩小兒,夜夜啼向母。
我家兩個小孩還在乳下,每個夜晚都向母親啼哭。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家庭的思念,他描述了家中的兩個小孩還在乳下,每個夜晚都向母親哭泣。
問爺若個邊,天性已見厚。
詢問父親在何處,他的天性已經顯露出來。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他詢問父親的去向,同時認為父親的天性已經顯露出來。
不嗟羈枕孤,不愧棲禽偶。
不為被枕頭所困擾的孤獨所悲嘆,也不會辜負作為棲息的禽鳥的伴侶。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堅強的心態,他不會為自己的孤獨而悲嘆,也不會辜負作為禽鳥伴侶的角色。
內有子相憶,外有月相守。
內心中有對子女的思念,外面有明亮的月亮作為陪伴。
這句詩表達了作者對家人的思念,他內心中想念著子女,而外面的明亮月亮則成為他的伴侶。
何似長征人,沙塵聽刁斗。
與長途跋涉的人相比,沙塵中聽到刁斗的聲音。
這句詩通過對比,表達了作者對長途旅行者的羨慕之情,他認為自己與長途旅行者相比,只是在沙塵中聽到刁斗的聲音。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作者在旅途中的情景和思念家人的情感,展現了他對自然景色的感受和對家庭的思念之情。同時,通過對比和借景抒發了作者對長途旅行者的羨慕之情。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給人以深思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