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孫學士知太平州 / 作者:梅堯臣 |
慈姥山上瘦龍孫,堪為笙簫奉玉碗。
使君來教後堂樂,江云江月能迎門,門外青山謝家宅,當時池館無復存。
乃知取歡須及早,富貴只是乘華軒。
我踰五十作委吏,塵土汨汨嗟馳奔。
有吹亦如賣餳者,安得鳳凰下昆侖。
君今雖不苦稱意,尚驅文弩彯朱幡。
嚴助昔除二千石,久勞侍從誠為煩。
|
|
送孫學士知太平州解釋: 《送孫學士知太平州》是宋代梅堯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送別孫學士去太平州的情景,并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慈姥山上瘦龍孫,
堪為笙簫奉玉碗。
使君來教後堂樂,
江云江月能迎門,
門外青山謝家宅,
當時池館無復存。
乃知取歡須及早,
富貴只是乘華軒。
我踰五十作委吏,
塵土汨汨嗟馳奔。
有吹亦如賣餳者,
安得鳳凰下昆侖。
君今雖不苦稱意,
尚驅文弩彯朱幡。
嚴助昔除二千石,
久勞侍從誠為煩。
這首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幾個方面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詩人通過描繪慈姥山上的瘦龍孫,以及堪為笙簫奉玉碗的景象,表達了對孫學士的贊美和祝福。這里的慈姥山和瘦龍孫可能是指地名和人物,象征著高尚的品質和才華。
其次,詩人提到使君來教后堂樂,江云江月能迎門,描繪了太平州的美景和宴樂,表達了對孫學士前程的祝愿和期待。
然而,詩人也表達了對時光流轉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中提到門外青山謝家宅,當時池館無復存,暗示了歲月的更迭和物是人非的變化。詩人認識到取樂和享受生活應該及早行動,而富貴只是乘坐華軒的過程。
最后,詩人以自己五十多歲的年紀和作為委吏的身份,表達了對自己辛勞奔波的感慨。他將自己比作賣餳者,希望能夠得到鳳凰下凡的機會,暗示了對更好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景物和抒發情感,表達了對離別、人生變遷和對更好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