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孫巨源 / 作者:蘇軾 |
三年客京輦,憔悴難具論。
揮汗紅塵中,但隨馬蹄翻。
人情貴往返,不報生禍根。
坐令平生友,終歲不及門。
南來實清曠,但恨無與言。
不謂廣陵城,得逢劉與孫。
異趣不兩立,譬如王孫猿。
吾儕久相聚,恐見疑排拫。
我褊類中散,子通真巨源。
絕交固未敢,且復東南奔。
|
|
孫巨源解釋:
詩詞:《孫巨源》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三年客京輦,
憔悴難具論。
揮汗紅塵中,
但隨馬蹄翻。
人情貴往返,
不報生禍根。
坐令平生友,
終歲不及門。
南來實清曠,
但恨無與言。
不謂廣陵城,
得逢劉與孫。
異趣不兩立,
譬如王孫猿。
吾儕久相聚,
恐見疑排拫。
我褊類中散,
子通真巨源。
絕交固未敢,
且復東南奔。
中文譯文:
孫巨源,我在京城做官已經三年,
時光流逝,我變得憔悴難以形容。
我在紅塵中辛苦勞作,
只能隨著馬蹄的踏動前進。
人際關系重要的是互相往來,
不報答別人的恩情會埋下禍根。
我坐在這里,等待著與我交心的朋友,
但一整年都沒有人來拜訪。
我南來途中的景色雖然清曠,
但我很遺憾,無法與人分享。
廣陵城的人們,
卻能與劉、孫等有才華的人相遇。
我們追求的目標無法共同實現,
就像王孫與猿猴無法相互理解。
我們長時間聚在一起,
恐怕會引起別人的懷疑和排擠。
我是個性格狹隘的人,
而你是一個真正的巨源。
雖然我們沒有斷絕交情,
但我決定東南方向繼續奔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朋友孫巨源的一首贈詩,描繪了蘇軾在京城做官期間的苦悶和孤獨。蘇軾以深刻的自我反思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對友誼的思考。
詩中的“三年客京輦”表明蘇軾在京城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年,但他感到自己變得憔悴不堪。他在紅塵中揮汗勞作,但只能被馬蹄的踏動帶動前進,暗示他在官場中的辛苦和無奈。
蘇軾強調了人際關系的重要性,指出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很重要,不回報別人的恩情會埋下禍根。他坐在那里等待著朋友的到來,但一整年都沒有人來拜訪,這使他倍感孤獨和無奈。
詩中的廣陵城象征著官場,而劉與孫則代表了有才華的人。蘇軾抱怨自己與那些有才華的人無法相遇,無法分享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最后幾句表達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對未來的思考。他認為自己是個性格狹隘的人,而孫巨源則是一個真正的巨源,暗示孫巨源的胸懷寬廣。盡管蘇軾沒有斷絕交情,但他決定離開京城,繼續向東南方向奔波,尋找新的機遇和發展。
整首詩通過描繪蘇軾在官場中的孤獨和無奈,以及對友情的思考,表達了作者的心境和對人際關系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以及自我反思的情感表達,展現了蘇軾獨特的詩意和才華。這首詩詞中透露出的情感和思考對于理解蘇軾的人生境遇和內心世界具有重要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