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送蔡冠卿知饒州 / 作者:蘇軾 |
吾觀蔡子與人游,掀豗笑語無不可。
平時倜儻不驚俗,臨事迂闊乃過我。
橫前坑阱眾所畏,布路金珠誰不裹。
爾來變化驚何速,昔號剛強今亦頗。
鄰君獨守廷尉法,晚歲卻理鄱陽柁。
莫嗟天驥逐羸牛,欲試良玉須猛火。
世事徐觀真夢寐,人生不信長轗軻。
知君決獄有陰功,他日老人酬魏顆。
|
|
送蔡冠卿知饒州解釋:
《送蔡冠卿知饒州》是蘇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我目睹蔡子與人一起游玩,談笑風生無所不可。平時他風度翩翩,不拘禮節(jié);但面對重大事務,卻過于迂腐矯揉。他所布置的陷阱和陷阱,眾人都畏懼不前,而他所鋪設的路途,卻閃爍著金銀珠寶。他近來的變化何其迅速,昔日被稱為堅強的他,如今也有些風華凋落。鄰近的君子獨自守護廷尉之法,晚年卻要理治鄱陽的柁(注:古代指官職)。不要埋怨天馬追逐瘦弱的牛,想要見證良玉的價值,必須經受猛烈的火煉。在世間的事務中,慢慢觀察才能看出真相;人生不要相信長久的繁華和榮耀。我知道君子決斷案件有隱秘的功勞,將來老朽會報答魏顆(注:可能指蔡冠卿的字)。
詩意: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對蔡冠卿的贊美和送別之情。蔡冠卿是宋代時期的一個官員,他平時風度翩翩,不拘禮節(jié),但在處理重要事務時卻過于迂腐,這讓蘇軾感到惋惜。詩中提到蔡冠卿布置的陷阱和鋪設的路途,暗示他在官場中的聰明和機智。然而,蔡冠卿近來的變化很快,昔日的堅強形象也有所減弱。蘇軾表達了對蔡冠卿未來工作的期望,希望他能在鄱陽地區(qū)繼續(xù)理治,并提到了將來報答他的決心。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文采和巧妙的構思,將對蔡冠卿的贊美與送別融合在一起,展現了蘇軾對蔡冠卿的敬佩和期望。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寫蔡冠卿在平常和處理重要事務時的不同態(tài)度,展示了他的聰明才智和迂闊之處。同時,詩中還穿插了一些意象,如陷阱和路途上的金銀珠寶,以及天馬追逐瘦弱牛的比喻,增加了詩意的韻味。最后,蘇軾表達了自己對蔡冠卿決斷案件的贊賞,并表示將來會報答他的決心,展示了詩人的情意和對友人的真摯關懷。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蔡冠卿的贊美和送別,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情感和對友誼的珍視。同時,詩中對人生和官場的思考,以及對真實和表象的觀察,也給人以深思。這是一個富有內涵和情感的詩作,讓人在閱讀中感受到作者對友誼和人生的思考和關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