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 / 作者:蘇軾 |
居官不任事,蕭散羨長卿。
胡不歸去來,滯留愧淵明。
鹽事星火急,誰能恤農耕。
薨薨曉鼓動,萬指羅溝坑。
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纓。
人如鴨與豬,投泥相濺驚。
下馬荒堤上,四顧但湖泓。
線路不容足,又與牛羊爭。
歸田雖賤辱,豈識泥中行。
寄語故山友,慎毋厭藜羹。
|
|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解釋:
《湯村開運鹽河雨中督役》是蘇軾的一首詩,描述了自己在擔任鹽官期間對于農民耕作的冷落和自身的無能為力之感。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居住在湯村,開展鹽務,身為河道督役,
朝代:宋代,作者:蘇軾,
卻不肯離去,卻羨慕長官的榮華富貴。
為何不回歸故鄉,停留在此感到愧疚如淵明。
鹽務事務緊急如星火,誰能體諒農民的艱辛勞作。
黎明時分鼓聲震動,萬指指羅溝渠。
天降雨助益官員的政務,淋濕了衣服和頭巾。
人如鴨子與豬一樣,在泥漿中投濺驚慌。
下馬站在荒蕪的堤壩上,四處眺望只見湖泊。
線路狹窄不容足,還要與牛羊爭奪空間。
雖然回到農田是卑賤和侮辱,但又怎能理解在泥濘中行走的艱難。
寄語故鄉的朋友,要謹慎不要厭棄簡陋的飲食。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在擔任鹽官期間對于自己的無能和對農民耕作的冷落之感。他居住在湯村,擔任河道督役,但對于履行職責感到無能為力,羨慕長官的榮華富貴。他愧疚地停留在湯村,不愿回歸故鄉。鹽務事務緊急如星火,但沒有人能夠理解農民的辛勞。他形容黎明時分鼓聲震動,指出自己站在溝渠旁觀望,看著農民們辛苦勞作。天降雨助益官員的政務,淋濕了他的衣服和頭巾,而他和農民一樣,在泥濘中行走,感到無比艱難。最后他寄語故鄉的朋友,告誡他們不要厭棄簡陋的生活。
這首詩以蘇軾自身的親身經歷和感受為基礎,通過對鹽官職責和農民生活的描寫,表達了對農民勞作的同情和對自身無能為力的懊悔之情。蘇軾通過描繪雨中的鹽河景象,展示了自己與農民同處困境的形象,同時也借此表達了對農民勞作的贊美和對樸素生活的珍視。整首詩以深沉的抒情調,將詩人的內心感受生動地展現出來,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