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濟源上枉舒員外兩篇因酬六韻 / 作者:白居易 |
歇手不判案,舉頭仍見山。
雖來鞍馬上,不離詩酒間。
濟源三臨泛,王屋一登攀。
猶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閑。
明朝卻歸府,塵事如循環。
猶聽瑤華曲,稍開風土顏。
|
|
濟源上枉舒員外兩篇因酬六韻解釋:
《濟源上枉舒員外兩篇因酬六韻》是唐代白居易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歇手不判案,
舉頭仍見山。
雖來鞍馬上,
不離詩酒間。
濟源三臨泛,
王屋一登攀。
猶嫌百里近,
祇得十日閑。
明朝卻歸府,
塵事如循環。
猶聽瑤華曲,
稍開風土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白居易在濟源擔任官員期間的生活景象和內心感受。詩中表達了他遠離政務煩擾,專注于詩酒之間的生活態度和追求自由閑適的心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述了作者在濟源的生活境遇。首兩句“歇手不判案,舉頭仍見山。”表明作者放下繁忙的公務,卻仍然能夠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意味著他對自然的熱愛和追求。接下來幾句“雖來鞍馬上,不離詩酒間。”強調了作者盡管身居高位,但仍然保持了對文學和酒的傾愛,表現出他對自由自在、悠然自得的向往。
接著,詩中提到“濟源三臨泛,王屋一登攀。”描述了作者在濟源的游覽,濟源是一個地名,三臨泛和王屋則是具體的景點。這些景點的選擇顯示了作者的品味和文化修養。
詩的后半部分“猶嫌百里近,祇得十日閑。明朝卻歸府,塵事如循環。”表達了作者懷疑自己的旅行距離的近遠,只得抽出十天來游覽。最后兩句“猶聽瑤華曲,稍開風土顏。”則表現了作者在旅途中欣賞音樂的愉悅和對旅途的贊美,也透露出作者在繁忙的政務之余,能夠感受到自然風光和人文氣息的愉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濟源的生活情景,表達了他對自由、閑適和文化藝術的向往,給人以寧靜、愉悅的感受。同時,這首詩也展示了白居易的文學才華和對自然、人文的敏銳觀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