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 / 作者:蘇軾 |
少小家江南,寄跡方外士。
偶隨白云出,賣藥彭城市。
雪霜侵鬢發,塵土污冠袂。
賴此三尺桐,中有山水意。
自従夷夏亂,七絲久已棄。
心知鹿鳴三,不及胡琴四。
使君獨慕古,嗜好與眾異。
共吊桓魋宮,一灑孟嘗淚。
歸來鎖塵匣,獨對斷弦喟。
掛名石壁間,寂寞千歲事。
|
|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解釋:
《戴道士得四字代作》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少小時候生活在江南,寄身于方外的士人。偶爾隨著白云飄蕩,到彭城市去賣藥。雪霜侵蝕我的鬢發,塵土弄臟了我的帽衣。幸好有一把三尺桐琴,其中蘊藏著山水的情趣。從夷夏亂世開始,七條琴弦早已被拋棄。我知道鹿鳴琴音只有三弦,無法與胡琴的四弦相比。我獨自崇尚古風,嗜好與眾不同。我們一起悼念桓魋宮,我灑下了孟嘗君的淚水。回來后鎖起琴弦的匣子,獨自面對斷弦的琴嘆息。我把名字掛在石壁之間,寂寞地述說著千年的事情。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自身遭遇和內心境遇的感慨和思考。首先,他描繪了自己從少年時代起在江南的生活,但卻選擇了離開家鄉,寄身于方外的士人生涯。這種離鄉背井的選擇使他面臨著孤寂和辛勞。
詩中的白云和彭城市象征著他旅途中的漂泊和辛勤努力。雪霜侵鬢和塵土污冠袂則表達了歲月流轉中的滄桑和不易。而三尺桐琴則成為他寄托情感和表達心聲的媒介,其中蘊藏著他對山水意境的追求。
蘇軾對自身的琴藝和音樂才華有所自謙,他認為自己的琴音只能比擬鹿鳴琴的三弦,無法與胡琴的四弦相比。這種自謙和對古代文化的獨特嗜好,使他在同輩中顯得與眾不同。
在詩的結尾,蘇軾表達了對古代歷史的懷念和悼念,他灑下了孟嘗君的淚水,表達了對昔日盛世的懷念和對逝去時光的惋惜之情。同時,他將自己的名字掛在石壁之間,寂寞地述說著千年的事情,彰顯了他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自身遭遇和時代變遷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他對音樂、文化和歷史的熱愛和追求。通過對自然、音樂和歷史的描繪,他表達了對自我與他人、過去與現實的思考和體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