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 作者:蘇軾 |
杏花飛簾散馀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
|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解釋:
《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杏花飛簾散余春,
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
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
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
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
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
但見綠葉棲殘紅。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月夜中蘇軾與客人在杏花樹下共飲的情景。詩人通過描寫杏花飄落、明月照入屋中,以及自己踏著月光和花影行走的情景,展現了月夜的寧靜與美麗。他們在花間擺下酒席,花香四溢,爭著斟滿杯中的酒,仿佛酒中凝結出了花雪。雖然所在的山城的酒不好喝,但他勸客人先品嘗杯中的月光。然而,洞簫聲斷續,月亮逐漸西沉,他們開始擔憂月落杯空。詩的最后描述了明天早晨的春風卷走了殘留的紅葉,景色逐漸凋零。
賞析:
這首詩以富有畫面感的描寫,勾勒出一幅幽靜而美麗的月夜飲酒場景。蘇軾通過細膩的描寫,將詩人與客人在杏花樹下共賞明月的情景展現得栩栩如生。他運用了形象生動的詞語,如“流水涵青蘋”來形容月光的明亮和清澈。他將詩人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結合,使得讀者能夠感受到作者內心的寧靜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
詩中的酒與月的意象貫穿始終,酒代表著歡樂和人生的短暫,而月則象征著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對光明的向往。通過對月亮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擔憂和對美好時刻的珍惜。最后兩句詩,則以明朝的春風卷走殘紅的景象,暗示了時光的無情和物是人非的變遷。
整首詩既有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又融入了詩人的情感和思考,使讀者在欣賞詩的美麗同時,也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哲理和情感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