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覺慈寺 / 作者:戴復古 |
踏破白云登上方,自嫌塵土涴禪床。
千山月色令人醉,半夜梅花入夢香。
深谷不妨春到早,老僧殊為客來忙。
山童懶慣勞呼喚,自拗枯松煮術湯。
|
|
覺慈寺解釋: 詩詞:《覺慈寺》
踏破白云登上方,
自嫌塵土涴禪床。
千山月色令人醉,
半夜梅花入夢香。
深谷不妨春到早,
老僧殊為客來忙。
山童懶慣勞呼喚,
自拗枯松煮術湯。
中文譯文:
跨越白云登上高處,
自愧身上的塵埃弄臟禪床。
千山萬壑下的月色令人陶醉,
半夜里梅花飄入夢中帶來陣陣香氣。
深谷也不阻擋春天的早到,
老僧特意為遠來的客人忙碌。
山童習慣了懶散的工作,
自己親手采摘枯松煮制藥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覺慈寺》是宋代詩人戴復古所作,通過描繪一幅山水禪意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禪修境界的向往和對自然與人文之間的和諧關系的思考。
詩的前兩句“踏破白云登上方,自嫌塵土涴禪床”展現了詩人超越塵世的心境,脫離塵埃,登上高處,進入禪修的境地。詩人自嘲自己身上的塵埃會弄臟禪床,表現了對自身凡塵之軀的反思。
接下來的兩句“千山月色令人醉,半夜梅花入夢香”描繪了夜晚山中的美景。月色灑在千山萬壑之間,給人以陶醉之感;而梅花的香氣在半夜里飄入夢中,使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寧靜。
接下來的兩句“深谷不妨春到早,老僧殊為客來忙”表現了春天的到來,即使在深谷之中也能感受到春意。老僧忙碌迎接來訪的客人,顯示了他們對來者的熱情和樂于助人的態度。
最后兩句“山童懶慣勞呼喚,自拗枯松煮術湯”描繪了山中的童子懶散地工作的場景,他們習慣于呼喚勞作,展現了樸素的山間生活。其中的“枯松煮術湯”暗示了山中古老的煮藥傳統,表現了山中人對自然的依賴和智慧。
整首詩通過對禪修、山水景色和山中生活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純凈與寧靜的向往,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使讀者沉浸在詩人構建的禪境之中,感受到禪意和自然之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