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歸 / 作者:白居易 |
不覺百年半,何曾一日閑?
朝隨燭影出,暮趁鼓聲還。
甕里非無酒,墻頭亦有山。
歸來長困臥,早晚得開顏。
|
|
暮歸解釋:
詩詞:《暮歸》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不覺百年半,何曾一日閑?
朝隨燭影出,暮趁鼓聲還。
甕里非無酒,墻頭亦有山。
歸來長困臥,早晚得開顏。
中文譯文:
不知不覺已過去了百年半,從未有一天是閑暇的。
早晨跟隨燭光出門,傍晚趁著鼓聲返回。
家里的酒壇里并非沒有酒,墻頭上也有山景。
歸來后長時間疲倦地躺下,早晚能夠開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白居易生活的忙碌和疲勞,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首先,詩人表達了自己在時光的流轉中不知不覺度過了百年半的一生,從未有過閑暇的時光。這里的百年半可以被視為一種修辭手法,強調了詩人長期以來忙碌而充實的生活狀態。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他清晨隨著燭光的照耀離開家門,晚上則趁著鼓聲回到家中。這描繪了一種忙碌的場景,表現了詩人所處的繁忙環境。
然后,詩人提到了酒和山。他說家里的酒壇里并非沒有酒,墻頭上也有山景。這里的酒和山可以被視為詩人心靈的寄托和欲望的象征。即使在繁忙的生活中,詩人依然渴望能夠享受美酒和自然的風景。
最后,詩人表達了對寧靜和快樂生活的向往。他說歸來后長時間疲倦地躺下,但早晚會重新獲得快樂和開心的表情。這表示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待,希望在忙碌之后能夠找到寧靜和幸福。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現了唐代社會中的忙碌與疲勞,同時透露出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這種對寧靜和歡樂的渴望是一種普遍的人類情感,使得這首詩詞具有共鳴力和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