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聞二首 / 作者:戴復古 |
屢遣和戎使,三邊未解兵。
武夫權漸重,□□望何輕。
天下思豪杰,君王用老成。
時無渭濱叟,白首致功名。
|
|
所聞二首解釋: 詩詞:《所聞二首》
作者:戴復古
朝代:宋代
所聞二首
屢遣和戎使,
三邊未解兵。
武夫權漸重,
□□望何輕。
天下思豪杰,
君王用老成。
時無渭濱叟,
白首致功名。
中文譯文:
聽聞之事有二首
頻繁派遣使者與邊境國家和談,
三邊沖突未停止。
武夫權勢日益增長,
□□之人望何其輕視。
天下人都期望英勇的豪杰,
君王卻重用老成的人。
此時缺少像渭濱老人一樣的智者,
白發蒼蒼而致功名。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戴復古的作品,通過對當時局勢的描繪,表達了對戰亂和權力膨脹的擔憂,以及對智慧和老成之人的渴望。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頻繁派遣使者與邊境國家和談,卻無法解決三邊的戰爭。這表明戰亂仍在繼續,和平尚未到來。
接下來的兩句提到武夫權勢日益增長,□□之人望何其輕視。這里的□□表示缺失的文字,可能是作者的遺失或其他原因,無法確定具體內容。然而,從整體的語境來看,可以推測作者在表達對權力膨脹的憂慮和對智者被忽視的不滿。
下半部分的兩句描述了天下人都期望英勇的豪杰,但君王卻偏愛老成的人。這里反映了作者對君王選拔人才的態度,他認為君王應該更加注重智慧和老成的品質,而不僅僅追求英勇。
最后兩句提到時無渭濱叟,白首致功名。渭濱叟指的是智者渭濱老人,他是一個象征智慧和經驗的人物。詩人表示,在當時的時代中卻沒有這樣的智者,他們的智慧和經驗能夠為國家作出貢獻。白首致功名表達了智者的價值和期望。
整首詩通過對戰亂、權力和智慧的對比,表達了對和平與智慧的渴望,以及對當前局勢的憂慮。它呈現了一個對于社會現象的觀察和批評,同時也展示了對智者的推崇和對和平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