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 / 作者:戴復古 |
鳳凰洲上鳳凰山,草草登臨見一斑。
不立樊墻天廣大,賸栽花竹地寬閑。
白云四面峰千疊,綠柳前頭水一灣。
行色催人詩未就,寄情庭院落花間。
|
|
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解釋: 詩詞:《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
汪見可教授約諸丈鳳山酌別,
朝代:宋代,
作者:戴復古。
原文:
鳳凰洲上鳳凰山,
草草登臨見一斑。
不立樊墻天廣大,
賸栽花竹地寬閑。
白云四面峰千疊,
綠柳前頭水一灣。
行色催人詩未就,
寄情庭院落花間。
中文譯文:
我與汪見可教授相約在鳳凰山上飲酒離別,
鳳凰洲上的鳳凰山,
草草地爬上山頂,看到一片美景。
沒有高墻阻隔,天空廣闊無邊,
花草栽種得慷慨,地面寬閑。
四周白云翻滾,山峰層層疊疊,
前方綠柳依依,水面如灣。
行色匆匆催人離去,詩篇未能完成,
借寄情感于庭院中的落花之間。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汪見可教授在鳳凰山上的離別場景。鳳凰山位于鳳凰洲上,作者草草地登上山頂,只能看到一小部分美景。詩中提到山上沒有高墻,天空廣闊無邊,象征著自由和開闊的心境。花草栽種得慷慨,地面寬廣而閑適,表達了自然的寬容和寧靜。白云翻滾、山峰層層疊疊,以及綠柳和水面的描繪,增添了自然景色的美感。
然而,行色匆匆催人離去,詩篇未能完成,表達了作者離別的愁緒和未盡的情感。最后,作者將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庭院中的落花之間,表達了對離別時刻的懷念和對美好時光的留戀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鳳凰山的景色和作者的情感,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給人以美感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