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 / 作者:陳師道 |
赤手取魚如拾塊,布網鳴舷攻腹背。
豈知激濁與清流,恐懼駢頭牽翠帶。
居士仁心到魚鳥,會有微生化余鱠。
寧容網目漏吞舟,誰能烹鮮作苛碎。
我亦江湖釣竿手,誤逐輕車從下瀨。
生當得意落鷗邊,何用封侯墮鳶外。
不如此魚今得所,置身暗與神明會。
徑須作記戒鯨鯢,防有任公釣東海。
|
|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解釋: 《次韻蘇公西湖徙魚三首》是宋代陳師道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以釣魚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和生命的思考,以及對于捕獲魚類的一種道德擔憂。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赤手取魚如拾塊,布網鳴舷攻腹背。
赤手捕魚就像拾起一塊石頭,張網的聲音擊打著船舷攻擊魚的腹部和背部。
豈知激濁與清流,恐懼駢頭牽翠帶。
難道不知道激起渾濁的水和清澈的流水,魚會害怕而紛紛游走。
居士仁心到魚鳥,會有微生化余鱠。
具有仁心的居士關心魚和鳥,他們會有微小的生物生化作用留在魚體中。
寧容網目漏吞舟,誰能烹鮮作苛碎。
寧可讓網目有所疏漏,也不愿意吞食小船,有誰能將新鮮的魚肴烹制得如此精細刁苛。
我亦江湖釣竿手,誤逐輕車從下瀨。
我也是江湖上的釣魚者,曾經一時追逐輕車而誤入了急流之中。
生當得意落鷗邊,何用封侯墮鳶外。
生來就該自得地在落鷗邊享受生活,何必追求封侯墮落到離開鳶鳥的外面。
不如此魚今得所,置身暗與神明會。
與其如此,現在的魚兒得到了它們應有的生存環境,在黑暗中與神明相會。
徑須作記戒鯨鯢,防有任公釣東海。
應當牢記警惕鯨鯢的存在,防范任公釣魚于東海的行為。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釣魚的場景,抒發了作者對于捕獲魚類的矛盾心情。作者意識到捕魚會干擾自然界的平衡,對此感到憂慮。詩中的居士具有仁心,關心魚和鳥的生存狀況,并表達了對于烹飪魚肴過程的精細要求。作者自身也是釣魚者,曾經因為追逐欲望而誤入險境,從而反思了人生的追求與滿足的關系。最后,詩中提到放生的思想,認為讓魚兒生活在它們應有的環境中,與神明相會,比追逐功名利祿更有意義。整首詩詞以釣魚為線索,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抒發了作者對人與自然、欲望與寧靜的思考和觸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