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歲暮書懷) / 作者:汪莘 |
草木自成歲,禽鳥已春聲。
仰觀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黃以上,逮至漢唐而下,幾個費經營。
巢許有真意,無責自身輕。
富與貴,貧與賤,死還生。
方壺歲晚,深感梅蕊向人傾。
造物元來無物,有物還應自造,人意幾曾平。
天際識歸路,野鶴忽長鳴。
|
|
水調歌頭(歲暮書懷)解釋: 《水調歌頭(歲暮書懷)》是宋代汪莘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歲末時節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慨。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草木自成歲,禽鳥已春聲。
仰觀俯察,多少宇宙古今情。
遐想炎黃以上,逮至漢唐而下,幾個費經營。
巢許有真意,無責自身輕。
富與貴,貧與賤,死還生。
方壺歲晚,深感梅蕊向人傾。
造物元來無物,有物還應自造,人意幾曾平。
天際識歸路,野鶴忽長鳴。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基礎,通過描繪草木成長、禽鳥鳴唱的景象,展示了歲末的氛圍。作者在仰望天空、俯視大地時,感嘆宇宙的廣闊和歷史的悠久。他回顧了炎黃時代以來的歷史,思考了漢唐時代的興衰,認為歷史的發展需要付出艱辛的努力。然而,作者并不追求物質的富有和地位的高低,他認為真正的意義在于人們的內心和自我價值。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死亡還是生存,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歲末的時刻,作者深切感受到梅花的傾斜,意味著歲月已經晚年。他認識到宇宙最初是虛無的,一切的存在都需要自己去創造,而人的意愿往往難以平衡。最后,作者提到在天際辨認回家的路時,一只野鶴突然長鳴,給他帶來了一種思考和啟示。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線索,通過描繪草木的成長、禽鳥的鳴唱等細節,展示了歲末的景象和時光的流轉。作者通過仰望和俯視的姿態,將視野拓展到宇宙的古今,表達了對歷史的思考和對人生意義的追尋。他以炎黃時代為起點,透過漢唐時代的興衰,強調了歷史的演進需要付出努力和心血。然而,作者并不追求物質的富有和社會地位的高低,他認為真正的意義在于個人內心的真誠和自我價值的體現。無論是貧窮還是富有,生命的起伏和死亡的來臨都是不可避免的。在歲末的時刻,作者深感歲月已晚,梅花的傾斜成為他對時間流逝的感嘆和警示。最后,作者通過提到天際辨認回家的路和野鶴的長鳴,給詩詞增添了一種深沉的思考和啟示,暗示了人生的歸宿和人意的不平衡。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和獨特的意象,將自然景物與人生哲理相結合,表達了作者對歲月流轉和人生意義的思考。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和對自身的反思,作者傳達了對生命的珍視和對人生價值的追求。整首詩詞意境深遠,寓意豐富,給人以啟迪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