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 / 作者:汪莘 |
檐溜滴。
都是春歸消息。
帶雨牡丹無氣力。
黃鸝愁雨濕。
爭看洛陽春色。
忘卻連天草碧。
南浦綠波雙槳急。
沙頭人佇立。
|
|
謁金門解釋: 《謁金門》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汪莘。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檐角上水滴嗒嗒。
都是春天歸來的消息。
帶著雨水的牡丹花無力地低垂。
黃鸝因雨而憂愁,羽毛沾濕。
爭相欣賞洛陽的春光。
忘卻了連綿的青草覆蓋天空。
南岸的綠波迅速地被雙槳劃過。
沙頭的人靜靜地站立。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春天的景象為主題,通過描述細膩的自然景觀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內心深處的情感。詩中描繪了檐角上滴水的聲音,象征著春天的到來。牡丹花因為雨水的浸潤而顯得無力,黃鸝因為天空陰沉的雨天而感到憂愁。詩人提到洛陽的春景,表達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欣賞。最后一句描繪了南岸的綠波在雙槳的劃動下迅速流過,而沙頭的人則靜靜地站立,給人以靜謐和沉思的感覺。
賞析:
《謁金門》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對春天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對比,通過描繪牡丹花的無力和黃鸝的憂愁,突出了春天的變化和情感的流露。詩人通過對洛陽春景的描寫,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最后一句則通過對南岸綠波和沙頭人的描繪,展示了一種寧靜和思考的氛圍。整首詩以簡短的語句勾勒出春天的景象,給人以清新、淡雅的感受,同時也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思緒。
總之,《謁金門》通過對春天景象的細膩描繪,以及對自然和人物形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向往與追求,以及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考。這首詩給人以清新淡雅之感,同時也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人生的敏感洞察力。 |
|